方 捷
建设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的新时代鱼米之乡,这是省委、泰州市委赋予兴化的时代使命,也是我们当前及未来应该干、能够干且必须干好的事。刚刚闭幕的省两会,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系统部署重点工作。兴化将认真对标要求,紧扣“聚力高质量发展、致力高效能治理”两大主题,大力弘扬“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兴化精神,努力建设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抢抓机遇 埋头苦干
稳中向好跻身“千亿俱乐部”
回顾过去的一年,兴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兴化落地落实。
最鼓舞人心的是,我们隆重庆祝了党的百年华诞,亲身见证了“小康”千年梦圆,全市上下对党的热爱拥护空前高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自豪空前增强,对意气风发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空前坚定。
最振奋人心的是,兴化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突破千亿大关,顺利跻身“千亿俱乐部”,未来蓄势突破的基础越来越扎实,跨越发展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最温暖人心的是,在省委吴政隆书记亲自关心下,历经两年夜以继日、克难攻坚,长江引水工程顺利建成并全线通水,156万水乡人民梦寐以求“喝上长江水”的殷殷期盼终成现实。
经济发展在提质增效中迈上新台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年经济运行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0亿元入选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中国工业百强市。三大主导产业产销两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4家、居泰州第一。深入推进“三比一提升”行动,扎实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和“五未”土地整治。实际利用外资创历史最高水平。兴达公司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兴达钢帘线扩建项目被列入省重大项目,双乐颜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A股上市。
城乡建设在补短固强中展现新面貌。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铁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以及核心区详细设计规划,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规划编制。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品质打造一批街头游园、城市公园。全面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攻坚行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试点推进土地整块连片增减挂钩,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获批全国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县。
生态环境在标本兼治中取得新成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淘汰退出落后产能,有序推进“一企一策”节能技改项目,探索“零碳排放”园区建设。紧盯源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关闭“散乱污”企业51家、畜禽养殖场392家,退养复垦水产养殖500多亩。强化重点断面达标整治,开展水产养殖业“两坝三池”尾水处理生态化改造。全面实施“123456”生态工程,建成市、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全年PM2.5平均浓度31ug/m?,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1.5%。
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达到新水平。坚持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倾斜,公共财政用于民生及社会事业支出占比80.3%。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双减”政策,全面推行课后服务,新(改扩)建幼儿园13所,兴化中学新校区正式启用。开工建设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妇女儿童健康中心,中医院南亭路院区正式运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74个,城市社区覆盖率100%,整合26个部门力量实体化运行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群众安全感稳居泰州第一、全省前列。
牢记嘱托践行使命
全力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美丽画卷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兴化全市上下将以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奔跑开局”,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兴化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全力绘就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美丽画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聚力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锚定“全国有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更大力度落实“再造一个新戴南”战略部署,加快实现“七个集中”,推动不锈钢产业集群化发展、向高端迈进。以调味品产业集聚区为牵引,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叫响“世界鲜、兴化造”品牌。推动机械配件、基础件生产企业从半成品到成品、零件到组件、配件到总成拓展,加快装备制造产业高效发展。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培育拳头产品和单打冠军。发挥现代服务业增长带动作用,提高服务业贡献份额,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5家以上、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00家以上。建设中国(戴南)不锈钢城、戴窑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支持开发区申报“两业深度融合”试点。
扩大有效投入,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力。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精准招引一批支撑带动力强的链主、链核、链源企业,注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项目。建成兴化招商主题客厅,举办千垛菜花旅游节投资环境说明会、金秋经贸科技洽谈会等招商活动。完善跟踪服务重大项目体制机制,加快众拓二期、兴达扩建二期、安井食品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进规模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80家以上。深化园区改革,推动产业项目、资源要素、金融政策向“两区三园”集聚,提升园区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链发展水平、特色产业占比。扎实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开发区、高新区着力突破头部企业,实现省级开发园区位次继续前移。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和“五未”土地整治,推进镇村园区“腾笼换鸟”。
加速动能转换,激发开放创新引领力。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兴舒畅”工作品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和“全省通办”“跨省联办”,规范涉企检查。继续落实好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力度。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国企公司化、实体化转型。深化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发挥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品、健康食品、精密铸锻造等研究院作用,深化产学研对接,探索建立离岸创新中心。主动接轨沿海、对接长三角,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支持兴达公司全球产能布局,鼓励本土龙头企业更大力度“走出去”。招引落户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引导助推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做大做强。
注重品质内涵,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聚焦新城开发,高标准规划高铁新城片区,加快推进“六大中心”建设,打造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统筹老城更新,实施城堡新区、王家塘等26个老旧小区改造,贯通板桥西路等城区主次干道,加快北水关大桥重建。深化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扮靓桥下空间等城市公共区域。重建文峰塔,推进龙津河风貌区、城北片区开发建设。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交通秩序治理、违法建设拆除、市容环境整治三大攻坚行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推进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老城区停车场建设。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全力做好盐泰锡常宜铁路开工建设配套服务工作,高起点规划综合枢纽站建设。系统谋划并适时启动城市快速路网建设。新改建公交站台300座。
坚持绿色发展,夯实生态经济支撑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气、水、土污染精准协同治理,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推进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高标准迎接中央环保督察“体检”。积极稳妥推进得胜湖、平旺湖等退圩还湖工程,建成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强化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积极申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省级试点。推进跨区域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合作。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着力打造低碳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支持高新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推进“苏热1井”干热岩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旅游景区等级创建,探索“产业化经营+文农旅结合”的价值生长模式,做好“生态+”文章。
推进乡村振兴,彰显“优势在农”影响力。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以上。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建成昌荣镇河蟹生态养殖示范区、沙沟镇淡水鱼生态养殖示范区。深化“千垛百味”品牌建设,做强“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等区域公用品牌。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创建2个省级、9个泰州市级、10个兴化市级特色田园乡村。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承包“三权分置”改革,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整块连片增减挂钩实现乡镇试点全覆盖。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释放农村发展潜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五年行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落实各类强农惠农政策,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设幸福兴化,汇聚“兴好有你”向心力。致力富民、惠民、安民,扎实推进“兴有优教”“兴有良医”“兴有颐养”“兴有益助”民生系列工程落地生根。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扶持措施,优化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建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完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共筑全民免疫安全屏障。加快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建设,深化紧密型医共体试点改革。加强医保资金监管,守好人民群众“救命钱”。聚焦“双减”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做好省运会服务保障工作,精心承办赛事活动。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高质量完成“三年大灶”,创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大力推进平安兴化建设。
(作者方捷系兴化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