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社长王成忠告诉我们,这是最后一批甜瓜了,总产量25万多公斤,仅两个月全部销售一空,收入近70万元。
王成忠说,前期由于疫情影响有些地方客户的车子不得过来,销售出现了问题。正当我们焦急万分时,戴南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张冬根闻讯赶到现场给我们出了个“金点子”:“外销内销一起抓”,他与一些规模企业联系,中秋、国庆给职工发福利时,优先考虑本地的农副产品。张冬根的这个“双循环”策略给我们带来了2.5万元的销售。在南京消防部门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藕杭籍两位领导也当起了我们的“义务推销员”。加上我们加大了网络电商零售批发销售的力度,畅通了销售渠道。
王成忠介绍,藕杭村是传统农业村,村集体收入仅靠小厂房场地租金、水面承包金以及土地流转管理费,全年累计13万元。2016年,该村被泰州市认定为经济薄弱村。经济薄弱,缘于村集体没有产业。该村规模中等,有600多户、农田2300多亩,如何既使村集体增收,又致富村民,成了村两委会的工作的“头版头条”。经过考察论证,村两委会决定依托生态环境好的农地资源,发展温室甜瓜种植产业。2017年,该村通过上争获得了240万元的省级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成立了由村集体经营的杭池果蔬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200亩承包田作为大棚基地,分批建起80个钢架大棚,种植优质品种小白瓜、玉菇、西州蜜25号甜瓜。
合作社还建设了一栋大棚仓库。王成忠风趣地称,大棚仓库是他们的“大本营”。由于基地每天都有活要做,4名村干部都得工作在基地。比如晴天,外面气温摄氏6度左右,棚内温度就有40度左右,就需要通风和闭棚。阴雨天,易引发病菌,他们需密切观察苗情,采取应对措施。收获之时,仓库便成了包装、发货车间。
王成忠说,我们合作社的甜瓜之所以好销,是因为生态种植口感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防病治虫以生物为主,坚持不使用农药化肥。甜瓜赢得了浙江嘉兴水果城和上海西郊国际水果市场等多家客户的青睐,竞相要货。
“在合作社务工真快活,拿钱还管饭。”71岁的务工村民王成章说,他是合作社固定工,每务工一天,合作社计酬90元,每年做200天左右,每年务工收入达近2万元。另外流转的土地租金还有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