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论坛-戴南在线-戴南人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2388|回复: 3

风情录 | 古老传奇的东陈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4 15: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古老传奇的东陈庄

 

孙建中

 

    古老的戴南东陈庄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地处三市交界的地方,真可谓是:“犬吠三县、鸡鸣三市”,南边是姜堰区的何家庄,东边是东台市的开家庄,东陈庄是属兴化市最南边的地方;是边城、原兴泰经时堰到海安的水上重要通道,也是泰州到东台,兴化到姜堰轮船的必经之路。

 

    东陈庄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至汉、唐时代,文化底蕴深厚,全庄为南北长、东西窄的一个椭圆形,四面环水。

 

153431rnc1sda2hkqmzqqm.jpeg

东陈村山泽花河边上的遗物 

    隋炀帝的灾难性失败,挑战着唐太宗的雄心壮志,他决心收复大唐疆土,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讲:高丽在汉武帝时代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从陆、海两面进攻,高丽将会再度被征服。随着中国统一后经济的恢复,唐太宗对征讨高丽越来越有信心。后来长安得到消息,高丽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强硬派盖苏文,在朝廷党派斗争中获胜,并发动政变杀死了荣留王。于是唐太宗亲向全国发布了一份诏书:盖苏文是弒君者和专横暴虐者,必须受到惩罚。于是唐太宗开始调兵遣将,并于645年春到达前线,御驾亲征,水陆并进。最初进攻一切顺利,夺取了十几座城池。

 

    相传唐贞观十九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准备征东,经常带领一班御林军来到黄海之滨水乡泽国考察,不料撞上了想夺唐朝江山的冤家对头盖苏文。武艺高强的盖苏文杀散了保驾兵将,又用雕箭射中唐王的坐骑。李世民落荒而走,身负重伤,身陷险境,盖苏文又紧追不舍。慌不择路的李世民辗转多日逃到一个临海荒村——殷家庄,从东至西直奔庄上,受阻于泰东河,河中波涛滚滚,正在这时候河面上来了一条放鸭小船。放鸭的姑娘把唐王李世民救上小船,渡到西岸,这才脱离险境。后来李世民登岸处即为东陈村龙王沟儿出口的北边河坎,称之为“唐王嘴子”。

 

    唐贞观二十年夏天,唐王李世民率大军东征,途径东陈村这地方。因为天热,三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大家真是又饥又渴,唐王便传旨停止前进,寻找水喝。那时,东海之滨,水是咸的,加上人烟稀少,十分荒凉,全军将士东寻西找,个个心焦口燥,一筹莫展。正在这紧要关头,忽然从南面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慈眉善目,满面笑容,身着蓝粗布衣裙,左手提个四个水罐,右手一根龙头拐杖,好像特意送水而来。御林军的将领见了喜出望外,急急忙忙迎上前去说:“老婆婆,唐朝天子东征路过这里,想找点水解解渴。”御林军将领边说边瞅着罐里的水,等待老人的满意答复。老婆婆慈祥的脸上,笑开了花,毫不犹豫地说:“喝呗!天子先喝,大家再接着喝,一定让大家喝个饱。”

 

153431p5asd9txt9ztxa75.jpeg

东陈村殷家庄遗址上的陶器

    唐王见了水,二话没说,端起罐子,咕嘟咕嘟一气喝了个饱。真奇怪!喝过以后,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于是,他又传给将军喝,将军喝完后,又传给士兵们喝,三军将士挨个喝饱后罐子里的水后,罐子仍照样满满的。唐王感到很惊讶,心里揣摩:一定是神仙下凡相助,才要拜谢,头一看,老婆婆却无影无踪。有一日,唐王在睡梦中,梦见南海大士观音菩萨点化于他,说唐王有劫难由于菩萨的解救而使唐王逃过了危难。于是李世民就在土地庙前焚香跪拜,虔诚地祷告说:您老人家多多保佑,待我东征胜利归来,一定给您老人家塑个金身。唐王回朝后,便下旨在东陈这里修建一座“福缘庵”唐代庙宇。

 

    李世民在周边一带活动频繁,且屡陷险境。又一次,李世民离开了七星村(现在的戴南镇区)来到了东陈庄,被叛军盖苏文发现了,追到东陈村庄中间,眼看就要追上了,突然地动山摇发生了地震,村庄中间东西向裂开一条几丈宽高深莫测的大裂缝,从东西两边的河水蜂拥而至,汇成一条小河,犹如一条卧龙正在汲水,龙头伸向西南方向的龙潭,龙尾与东北方向的一条小河,当中的龙脊、龙爪清晰可辨,正好把李世民和盖苏文分隔在南北两边,李世民大为惊喜,认为这是条真龙。大声高呼:“我是真龙天子,天助我也。”后来唐太宗下令在河南边再修建一座“太平禅寺”。

 

    后来那条地震形成大裂缝就成了庄中一条曲折蜿蜒的小河,向北连接西夹河至小桥河西拐弯向东至兴姜河的圆形状,形如一条天龙,恰似蛟龙戏珠的自然狭长的夹河,叫“龙王沟儿”。把整个东陈村分为陈南和陈北两块。上游有一甘泉从西南边的老电灌站最低处流出。清乾隆五十六年(1785),从当年的三月至次年的二月近一年的时间里没下过一次像样的雨。咸丰六年(1856)和光绪三年(1877)也都是特大旱灾的年份。1929年和1940年那两次大早的景象,农民们终究没能盼到下雨。后来大河只剩下中间一条水沟的时候,水也变咸了,就是能提上去也不起作用了。再后来河湖全部干涸,赤地千里。人们步行外出时,只要沿着原来行船的河里走,到那里都畅通无阻。人、畜饮水特别困难,西南边有个较深的泉眼底会滲出一点地下水,庄上的人每天都抢着到那里去刮一点黄泥汤回去沉淀饮用。后来在龙王沟儿的中段建有龙门木桥,便于陈南和陈北的往来。明清至民国时期,来来往往的客商云集在此,市场非常繁荣,犹如清明上河图的一般景色。龙王沟儿的两岸建成来砖头砌成河岸,龙门木桥后改建为砖桥。新中国成立以后将东陈庄分就此为界成陈南、陈北两个大队,在“文革”后期,南北两岸的人们将夹河渐渐的填上了。

 

153431brruswe2leuo0no0.jpeg

东陈村殷家庄遗址的文化层

    洪武赶散是明朝洪武年间江南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移民迁徙事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抑制江南地区富豪望族的势力,惩治曾激烈抵抗朱元璋部队的吴王张士诚部,也为了快速恢复经过战乱后人少地多的江准地区经济,遂将苏州城内数十万百姓遣散至江准地区。

 

    东陈村依泰东河,是遣散百姓官船的必经之路,不断迁来了孙、宋、王、史、马、蒋、傅、陈八大户人家,其中陈殿学、孙余山两姓人家,当时最早被迁徙到这里的。孙氏家族尚文习武、勤奋好学。明代中叶,开设多处私塾学堂,比较有名的私塾有“南学屋”和“北学屋”,培养子弟攻读诗书。陈殿学为人豪爽正派爱主持公道,且耕读持家堪称勤勉典范,深得村人敬仰,不仅敏而好学,而且早晚练武不辍,一身武功惊人,村人一直不知其功夫底细,直到某天有江洋大盗“三太子”慕名来访以便踩点,陈殿学佯装不知,反而以礼相待,席间,大盗忽从腰间拔出尖刀挑起碗中一块红烧肉直递到文质彬彬的陈殿学嘴边,想看看这个书生样的财主害怕起来的狼狈相。怎料陈学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张嘴一口叼住面前的肉块,发力一咬随即扭头运气吐出,“噗”的一声激射向堂间中柱,肉块从柱间跌落,却见柱子上的油迹间有一线白点,那是被陈殿学咬断的刀尖扎进了木柱中。大盗一看手里的尖刀已成了“禿刀”-——刀尖已被陈学咬断并运气钉入了中柱。江洋大盗又请陈殿学吃肉,那肉有2寸见方,烧得半生不熟的。三太子用5寸尖刀識着肉,“嗖”的一声,向陈股学嘴上飞去,说时迟,那时快,陈殿学“咔”的一声咬住刀尖,将肉吞下,然后用舌尖“啪”的一声,将尖刀飞回插在柱子上。陈殿学连吃了五块肉,放飞了五把刀,刀刀插在柱子上!江洋大盗当即和同伙离席,翻身便拜,口称“有眼不识泰山,请大人海涵!”自此再不敢打东陈庄的主意,东陈庄上从此断了匪之扰。

 

    村庄取名一般以村庄的大姓取名,姓孙的本来是一大姓,当时由于在东陈的西边有了南孙家庄、北孙家庄了,在溱潼那边已有一个陈家庄,为了便于区分,官家将溱潼那边的命名为西陈庄,这里就命名为“东陈庄”,沿袭至今。


153431vtzed9rt6xrofthz.jpeg

东陈庄殷家庄遗址的文化层

    东陈庄百姓一向注重文化教育,明代就有垫师名师设馆授徒传播文化知识,清末时期,村上秀才张锦江还曾著有《村学宜知》一书作为私塾辅助教材。村里第一个走出去上学堂的张元龙求学于苏州第五师范国学专修学院,毕业后任东台县教育局教委之职。村里办新学是在1919年,择址村后庙福缘庵设立“东台县立东陈庄完全小学校”,庙里当家和尚福愿执意不肯让出庙宇办学,有开明人士蒋子丹在地绅张元龙(当时出价值60担稻谷的资金)鼎力支持下出面与福缘庵打官司,直诉至泰州府,官府判决废除庙字,取缔私塾,兴办新学,并没收庙产62亩良田转为校产。因为此事,东台县教育局颁赠蒋公“倡学有方”金字匾额,一时传为佳话。学校第一任校长陆卫中,任职该校长九年有余,办学期间,前来求学的学子除了本村及邻庄的,还有远道而来的寄宿学生,寄宿生人数正常不少于两桌,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识之士。

 

    明、清朝时期再一次兴建寺宇房含,供奉佛爷、观音、寿姑等虔诚朝拜,逐渐形成了以求子、祝寿、祈福、保太平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民俗文化。留下前庙永宁庵(建国后变成陈南村的仓库),后庙福缘庵(改建为学校)和中庙太平庵,太平庵又称“太平禅林”,太平寺包括主殿、娘娘庙、寿姑庙、关帝庙、钟楼等建筑,寺内庙字宏伟,殿堂布局别致,坐北向南大门之上有一画额上书“太平寺”,殿内名梁画栋,龙缠坚柱,庄严肃穆,中堂书有”天下太平”四字,如来佛祖望北向南端坐正中,屏后为倒坐观音像,像前即为佛殿后门,门两侧曾贴有:“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的”对联。大殿两端其塑金身十八尊罗汉,以表感恩与敬仰。

 

    除了包括土地祠、真武殿、龙王殿等三座大庙以外,有三处值得一提。

 

    一是在陈南村十组农场的西北角,1976年初夏,那时候大集体,生产队里的拖拉机驾驶员,为了赶季节栽种双季稻,一般都要在晚上开夜工。一天夜里,繁星满天,驾驶员在一块麦地里耕地,突然“哗啦”一声,拖拉机碰到了东西,由于当时天黑,没能够认真查看,等到翌日早上,驾驶员发现有几块弧形的、两头带有公母的砖头,在周围仔细查看后发现直径大约有一米的圆形古井。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的时候,白袍将军薛礼带领千军万马,追赶敌人两天两夜,累得人困马乏,又饥又渴,来到这里,正赶上这地方闹旱灾,水井大多枯干。土兵们发现村里有口水井,便蜂拥而上,一下子把井围了个风雨不透,争争抢抢乱成一团。有人找了一绳索,将水桶系下,但是水太深,怎么也够不着水面,众人急得够呛。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大将薛礼上前,大喝一声:“闪开!”士兵们见白袍将军,忙让开一条路。只见薛礼双手扣住井口的石沿,“起”,一口井竟然被他搬起,将井斜放在地上,井被扳倒了。时间,遍地都是水,兵们都喝到水了,战马也及时饮上水。为行军赢得宝贵时间,驾驶员联想这个传说立刻向生产队长说明情况,生产队长随即向镇分管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经市局专家鉴定是一处唐宋时期的古井,后来生产队把这口古井的古砖扒起来砌成集体养猪的粪池,由于害怕发生危险,就没有继续的向下挖,深度不够,古井里面也没有发现对考古有价值的东西来。另外,泰东河边上三组的叶家垛、九组的山泽花均发现唐宋时期的几口古井。


153432fapcogg0gydglrpq.jpeg

东陈村山泽花遗址中的古井

    二是陈南村九组的山泽花,有几大十亩地大。上面有很多古老的杂树、芦柴、坟岗,高低不平的地面裸露出丰富的瓷片、陶瓦。四周河岸的下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遗址断面上的文化层堆积,堆积之间含有大量的陶瓷片、砖瓦等。很多年前在山泽花的上面建一座十万伏的高压电线的铁塔,人们在4平米的地下挖到厚

 

    厚砖瓦、碎瓷、装了七吨一船。遗址堆积物品丰富,文化层堆积厚度1.2米-1.5米。在山泽花的河滩、地面上,采集到较多的唐宋时期的瓦当,竹节瓦,青瓷碗,白瓷碗残片等,遗址时代大约为唐宋时期。

 

    山泽花是水上交通要道,从姜堰到兴化、从边城到时堰、海安、从兴化到姜堰、从泰州到东台的必经之路。虽然是一个几大十亩的独垛子,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相传元末明初的张士诚,在蒋庄(野城)遗址囤积了大量的私盐。张土诚把这些私盐装在小木船上,从野城(新石器时期古遗址)出发抄小路,经过戴南南边的小官河向西(戴南鸭蛋河南侧的一条大河),到戴南丁家泊的楼嵇(古遗址)再向西,经过东陈村的东南边的段家庄(古遗址)、北浪港(古运河)、南浪港(古运河)到达山泽花,在山泽花短暂的停顿,山泽花当时相当于盐匪的落脚点,以便躲避官府的截私盐,然后分别向西、向南、向北转运。


153432je1m87ftbun77dty.jpeg

东陈村殷家庄遗址的文化层

    清末民初,山泽花是“四不管”,即:东台、海安、姜堰、兴化的边缘,当地的县衙都管不着的地方。这里盐匪、强盗十分猖獗,经常把走私来的食盐强行的卖给老百姓。有时候大白天都有官府、客商来往的船只以及娶亲轿船遭盐匪、强盗的毒手。有个富商在姜堰开了个粮行,赚了很多钱,家里丈母娘生病了,就带着金银细软乘着一条“二嫂子船”(二嫂子船就是比一般大船小,比小船大的里下河地区的二愣子船,船上面有篙子、桨、橹、帆等多种行船工具的乌篷船)急急冲冲赶往兴化,下午船来到溱潼时,船家说:“老板,天色以变,如果再北行可能会遇到危险,前面的山泽花‘毛’得很。”佣人说:“要不然明天再走?”老板娘哭得非常伤心。老板说:“我们船上有七八个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当行船过山泽花时,天色已晚,且下起了雨,只好在山泽花过宿了。谁知到刚刚天黑,雨止云散,这时就有一船土匪,七八个人,路过此地,土匪头子看到一商船停在此地,两眼放光,歹意即起。几个土匪气势汹汹,跨上商船,砍倒了所有的佣人和船家,翻箱倒匣,把金银细软全部掳走。商人见自己十几年的心血被抢劫一空,抓住箱匣子死活不丢,土匪头子拳打脚踢也不松手,另一土匪急了,对准老板的头就是一刀,鲜血在船舱流淌。老板娘吓得魂不附体,趴在船尾,七八个土匪轮奸老板娘,老板娘见老板、佣人和船家都惨死在土匪们的屠刀下,自己又遭受最大的耻辱,最后跳河自杀了。为首的盐匪头目独眼龙朱斌,凭着从少林寺学来的轻功以及在长期在水乡鬼混的经历,练就了一身水上飞的本领。每一次打劫的时候,他都率先踏上纤绳、飞身箭步登上船弦,不知有多少船工、水手成为他的刀下之鬼,后面的盐匪划着小划船跟上来抢劫船上的金银、财宝、粮食等物品和抢劫娶亲的新娘子。这里后来渐渐的成了走私盐子、官兵、土匪、镖局的必争之地。当地流传着“叶家垛,山泽花,官船商贩远离它,阴天下雨绕道走,太阳不落鬼踏车。”的传说。表明了古代山泽花是个盐匪、强盗经常出没的地方。到现在在东陈庄方圆三、五十里周围的地方,还延续着这样的习俗:每当新郎娶亲过礼的轿船,都得非常起早出门,一般都要在天亮之前到达女方,然后早早在女方喝茶、吃饭,新郎领着新娘早早回门,而且娶亲、过礼的轿船必须在下午两三点钟之前经过叶家垛、山泽花,最迟也不能晚于日落之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姜堰的镇远镖局的黄镖师凭着自己的硬功夫在里下河一带走镖,他头顶上的功夫也是远近闻名的。有一次,他去理发,剃头师傅夸剃刀削铁如泥,黄镖师听在心里,等到理发时,他运起功来,那头发一根根倒竖,似钢针一般。剃头师傳连换了五把刀,把把刀都卷了口,这才知道自己夸下海口,惹恼了黄镖师,慌得连忙赔罪。黄镖师替剃头师把五把卷了口的刀抹平,这才又顺利地理起发来。有一次,押送一批贵重物资送往兴化。从溱潼至何庄向北经过一个叫“长纤”的地方到达山泽花。当天是七、八级的东北大逆风,舵手吩附五、六个纤夫上岸拉纤,并告诉黄镖头前面就是强盗出没的地方,年轻的黄镖头把扣在二杆上纤绳的绳头解下来,二桅杆头上只留下镇远镖局的旗帜,人站在船头上,一只手叉着腰,只手高高的把纤绳的绳头拽在手里,十几个手持刀刃的盐匪顺着纤绳飞快地向行驶中的商船。黄镖师真是一流的雕塑家,施展了点穴功,抬起手指对着他们的胸部点了点,那些盐匪一个个都像泥塑木雕似的,或站或倚或坐或蹲或睡或趴,便像一尊尊雕塑全都不动了。岸上望风的盐匪把看到这一情境告诉了“水上飞”朱斌,朱斌上前一看,吃了一惊,他叫来望风的盐匪,那地上的一片瓦片,然后叫望风的盐匪将那瓦片向水中,瓦片在水中连成一条看不见的线,像一条条小船,“嗤嗤嗤”地紧贴着水面飞往大船。朱斌借着一阵风撑起伞,脚踩望风的盐匪漂在水面的瓦片飞到了水中的大船,惊呆了:不好,遇到高手了!朱斌上了商船,翻身便拜双手抱拳打起了招呼:“今天多有冒犯,万望恕罪!请问先生尊姓大名?”黄镖师双手抱拳:“黄某不才,乃姜堰人氏,姜堰的镇远镖局的。”朱斌拱拱手:“久仰,久仰!”黄镖师施展点穴功,15个贼人这オー一醒来,就悄悄地溜走了。又不甘情愿的大声道:“我们三年后姜堰见”。

 

    黄镖师知道了“水上飞”强盗的厉害,从此他潜心经营镖局,不再多管闲事了。黄镖师想息事宁人,一躲了事,可“水上飞”还是不肯放过他。“水上飞”也是做事精细之人,为了摸清黄镖师的底细,他派了几个弟兄先去姜堰探访。这年9月,正是新稻上市时,姜粮行老通扬运河河口的码头上突然来了只买粮的大船。那船上的老大将500多斤的铁锚用脚尖从船上挑起,轻轻地一踢,铁锚竟像皮球一样抛到了半空中。恰巧在这时,粮行里的一个老家人正在码头边上劈木材,那铁锚往下落时,只见老家人伸手轻轻一接,接住了铁锚,又将错船链绕到了码头的石柱上。这一番功夫,引得船上和岸上的人连声叫好。船老大走下船来,只见那位手接铁锚的老家人还在劈木材,可他不是用刀劈,竟是在用手掌劈,旁边的柴已堆成了垛;再走到厨房时,看到一个小童在烧毛竹根,那小童不用刀砍,只是用手将毛竹根像撕香蕉皮一样,撕成一片片,投入炉中。船老大看了惊得直吐舌头,知道黄镖师家的人不是好对付的,回去向“水上飞”朱斌禀报。朱斌得好好儿练练,准备好了才能对付。再说船上人和粮行谈粮食生意时,价格怎么也谈不拢,其实这船本来就是“水上飞”朱斌派来打探虚实的,又不是真的来做买卖,谈不拢就收开船。临行时,船老大拱拱手对粮行的人说:“明年三月三庙会再会!”粮行的人当即便把这事告诉了黄镖师,黄镖师想,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再争强好胜,还不知要惹下什么天大的奇祸,黄镖师这么想着,就心生一计。到了三月三庙会这天,太湖“水上飞”朱斌果然带了50多名喽罗来到姜堰要血溅黄府,忽闻黄镖师暴病而死,已烧头七,棺材还未出殡。“水上飞”朱斌留下众人,乔装成和尚,穿着袈裟,备了些丧礼,前往黄府奔丧。到了黄府,果然见唢呐哀鸣,钟磬鸣咽,门厅内外孝高悬,桌椅都用白布缠裹,穿孝服的人进进出出,一片悲哀之声。“水上飞”朱斌在门外通报了姓名,自称是苏州西园寺和尚、黄镖师的旧友前来吊唁。到了府上,“水上飞”朱斌围着黄镖师的棺木走了一图,嘴上假惺惺地哭道:“我的好兄长,我来晚了一步!”说着,“水上飞”朱斌又伸出手来,用隔山打牛功在棺材盖上轻轻一拍,棺材里那块裹着红绸布的长条石竟然被震得粉碎!

 

    黄镖师躲过了这场灾难,从此隐姓埋名,安分守己地经营粮行,竟办成了沟通苏北苏南的最大米市…。几年后的姜堰下坝的条形麻石大街上,“水上飞”找来一块直径一丈左右的石磨盘,用一根铁链,一头穿在磨盘的中央,一头挂在自己的鼻金坠上,双手披在身后,拖着磨盘向后退,他退到哪儿,磨盘就压坏哪儿的条形麻石的大街上,扬言:“姜堰的能人不是多吗,我每一天拖一条大街,如果没有人出面,三天内就把姜堰所有的石大街全部压坏。”当场的人非常气愤,但又敢怒不敢言。第二天看热闹的人特别多,正当“水上飞”准备继续拖压磨盘的时候,有一位年轻人飞身上去一脚将磨盘踩住了,磨盘上的铁链拽断了,“水上飞”鼻金坠子也豁掉了,最后“水上飞”只好灰溜溜的逃走了。从此“水上飞”在黄金水道的山泽花消失了,山泽花也平静很多年。


153432ihpoo5fbahafihff.jpeg

东陈村殷家庄遗址的文化层

    三是陈南村七组的殷家庄经过最近考古调査为汉代古遗址,有上百亩地大。是泰东河侧流,从东台南边的串场河出发经古运盐河至时堰陶庄(唐宋时期的古遗址、古代驿站)五叉河口抄小路,经过戴南南边的小官河向西(戴南鸭蛋河南侧的一条大河),到戴南丁家泊的楼基(古遗址在北浪港<古运河>)的北岸,便是东陈村的东南边的殷家庄,经南浪港(古运河)再向西至现在的东陈庄。由于近年来交通、养殖的需要,南浪港、北浪港的小官河被人为的断流了。

 

    很久以前,每到阴雨连绵的时候,殷家庄河边上就会流淌出股红的水来,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传说。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座落在水乡国的一个村庄,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男的种桑、捕鱼;女的养蚕,织布,家家户户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好一派繁荣的景象。有一个叫股玖熙的大户,四世同堂,家有良田千顷,住宅千间,家奴数百人,佃户不知其数。员外家中请了一位私塾先生帮家中的那班孩子读书。先生有一女儿名叫小贞,年方十八,举止文雅,乖巧玲珑,容貌端庄,犹如天仙。有一天下雨了,她为父亲做蓑衣,被殷家老太看见了,起了爱怜之心,想小贞做自己的曾孙儿妇。于是她找老先生说:“你女儿生的如此美貌,真惹人爱啊,以后就让她跟着孩子们读书。”“那可不行,女孩儿怎可读书!”先生说道。老太太想了想:“这样吧,你就让她女扮男装,不就得了”“也是,那就先谢谢你了!"从那以后小贞就跟着父亲天天到学堂读书,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同学们一个也没有发现她是个女的。两年后,殷家老太太看到小贞琴棋书画,样精通,平时聪明能干,又贤良淑惠,就跟老太爷商量后下聘礼到先生家,让小贞嫁给曾长孙股境。先生一家都同意了,就择了吉日把小贞嫁过去了。不久殷境带上盘缠赴京谋生,到了京城并投靠一个太师做了个书童,第二年在太师府的关心下一考就考上了状元,皇上先让他做京官三年,再做打算。喜报传到家中,家中好不热闹啊!小贞在家孝敬公婆,家中的家务处理的有条有理。小贞结婚第一年没有怀孕,可是在第二年小贞的肚子渐渐变大。老太太怀疑了她有身孕了,开始注意她。有一夜很深了,她发现小贞的房里还有灯光,而且有两个人影映在窗上。第二天老太太把小贞叫过去道:“昨晚上,谁在你房里啊?”“没有人在我房里啊。”“那你身子最近不舒服吗?怎么老吐啊?”“没什么啊,只是有点反应罢了”“是吗?我已请了郎中来帮你看看。”小贞见瞒不过去只好从实说了:“老太太,最近你那曾孙每天晚上都会回家,天亮就走。”“胡说!我曾孙在京城保朝,从京城到这里上千里路,怎么一夜之间来回奔跑呢?除非他会飞!”老太太越说越气,“分明是你不知廉耻,竟然勾引野男人,你、你败坏我家的脸面,你,你滚,你给我滚!”“不,不是的!”小贞跪下求道,皇上念他思乡心切,借他一匹紫竹马,这紫竹马是南海观音萨紫竹林中的紫竹所做,骑上紫竹马,只要一闭上眼,想去那就去那,来去自如。不信你可以晚上去看啊!”

 

    晚上殷境回到家中,正准备和小贞亲热,突然老太太撞进门来,一见是殷境,不禁老泪纵横,一把抱住殷境:“我的境儿,可想死我了!”殷境吓了一跳,拜过曾祖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刚想走,又被老太太拦住,没办法,只好留下来。老太太把一家人都叫来,大家都很高兴。殷境的父母抱着儿子不一阵痛哭,闹到天亮了,众人才回去。听见鸡叫,殷境赶紧骑上紫竹马,殷境的太太一见曾长孙要走,心里舍不得,就一把抓住紫竹马的后腿,这下可坏事了,她竟把紫竹马的后腿给扯掉了,紫竹马一下子停了下来,殷境一见傻了眼,知道回不去了,回不去上早朝是小事,把皇上的紫竹马给扯坏了可是杀头罪,怎么办?殷玖熙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就赶紧一边派人把贵重的东西藏在古井里,一边派人挖地道准备避难。哪里知道地道挖到能容得下一人时候,皇上就派人来到了殷家庄。这天早朝,皇上正有大事找大臣们商量,一叫殷境的名字,没人理。这时,一个臣说:“殷境早就有了谋反之心,这时他不来就是肯定准备造反。”皇上最怕的就是谋反的事,立即派人八百里加急赶往殷家。过了一天,朝廷的饮差来到殷家,一见紫竹马坏了,随即就拿殷境,并派人禀报皇上。殷玖熙为了保住殷家的血脉,赶紧将曾孙媳妇藏于地道里。(现在的东陈庄还有一支姓的家族,据说就是当年殷玖熙曾孙娘妇传下来的血脉)皇上大怒,就派钦差大臣用飞刀“将殷家满门抄斩”当钦差举起“天赐飞刀”,只见天昏地暗,几股刀光在整个殷家庄上空刷“的来回闪动“天赐飞刀“所到之处,顿时人头落地,血流成河,火光冲天,房屋为平地。从此每到下雨天,家河边便有呜呜的哭声,还有殷红色的血水往外渗透。人们在殷家庄的遗址上还能发现很多瓦片、陶瓷残片和一些被石磨压住的古井。传说这些古井内还着当年留下的“天赐飞刀和大蛇”。我想是殷家人为了保护当年留下的宝藏不被别人盗走而故意造谣的。

 

    20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在殷家庄的中间,东西方向开挖一条生产河,在开挖这条生产河的时候,民工们挖到了很多的陶罐、砖瓦、麋鹿的亚化石,据民工李某的回忆:我们经常在同一个层次上挖到成堆的砖头瓦片,陶罐,再往下挖有时候挖到大片灰墩(灰坑),有一次,我们还挖到了好几个十公分左右高的像窑里烧出的泥人和房子(汉代的陶俑),把它们送到文化站,可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哪个还要这些“破四旧”的东西啊。

 

    2013年春天为了排水陈南村在圩脚下用扒土机扒了一米宽、一米深的水槽我发现了很多的砖头瓦砾。

 

    在2014年12月初,戴南镇在殷家庄遗址上建一个垃圾填埋场,扒土机又扒毁了一个带有井沿汉代弧形的、两头两个或单个公母榫的砖头古井。在殷家庄的河滩、高低不平的地面裸露出丰富的陶瓷片、砖瓦。四周河岸的下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遗址断面上的文化层堆积,堆积之间含有大量的瓷片、砖瓦等。遗址堆积物品丰富,文化层堆积厚度1.0米-1.3米。我们采集到较多的唐宋时期的青瓷碗,白瓷碗残片等,从发现的瓦当、、井沿以及文化层的堆积来看此处遗址时代大约为汉代时期。如果真是汉代的话,我们戴南的历史就从唐代向前推进了八百多年了;根据以上的传说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殷家庄是在一次屠城中消失的,如果真是汉代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汉朝七国之乱的战场是不是在殷家庄呢?

 

    殷家庄汉代古遗址文物保护调查报告

 

  

  一、前言

153432w3hz6bt0ssoa6ff6.png

 

    泰东河之流从溱潼向北,经的何庄途经戴南的东陈庄三泽花(一个汉唐时期的古遗址),至南浪港、北浪港殷家庄遗址,至丁家泊的楼基(一个汉唐时期的古遗址),经小官河(传说张士诚偷远私盐的专用通道)到东台的时堰镇。由于近年来交通、养殖的需要,从南浪港、北浪港至丁家泊的楼基到小官河被人为的断流了。

 

    殷家庄位于兴化市戴南镇东陈村的东面与东台市东镇开家庄(一个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遥遥相应,地理位置归属兴化市戴南镇东陈村陈南七组的农田。现已被戴南镇环卫站征用为垃圾填埋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勘探。”

 

    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有人曾经在殷家庄挖生产河的时候,挖到过陶俑、陶罐、砖瓦等陶器和一些动物的亚化石。2013年在殷家庄大圩的内侧做排灌系统的时候,扒土机扒到很多陶片、砖瓦。2014年12月10日戴南镇环卫站进行垃圾填埋的时候挖到唐代时期的一个古井。最近,正在施工的现场又挖到了一口宋代的古井。

 

   

二、考古调查和勘探概况

153432unlh8y2ehoer2i61.png

 

    根据2014年12月17日《泰州晚报》宋燕记者的报道,我们在殷家庄遗址进行了调查和探,对所发现的文物点的范围、文化层堆积、保存现状、遗址受工程影响的范围等等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5月23日-5月26日,我们邀请了泰州博物馆考古部的王为刚考古领队、泰州文管办原主任黄炳煜、泰州文广新局的强处长等,我作为殷家庄遗址的发现者、江苏省考古学会会员也参加了本次考古调查和勘探。专家们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探,王为刚主任、黄炳煜教授仔细踏地形和地貌,查看地表落的各种东西,辨别是否有反映古文化的人工遗物,密切关注河道断面,辨别是否存在反映古文化遗址或的文化层或遗迹、遗物。通过考古钻探和断面清铲,了解到遗址文化层的堆积情况。同时走访了当地的村民,并且对采集到的遗物进行了辨识和记录。为确定遗址的范围、堆积厚度以及遗址受工程影响的范围等进行了考古普探,普探面积约为总面积的5%,约5000平方米。

 

   

三、文物点情况介绍

153432ywt01frm9prytr98.png

 

    殷家庄遗址整个平面呈圆形,遗址总面积约51000平方米,是目前里下河地区所发现的面积较大的汉代文化古遗址。不仅文化层堆积深厚,而且文化年代跨度长,文化遗物极为丰富,对江准地区土著文化的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东陈村附近已发现了殷家庄汉代遗址、三泽花唐宋遗址、丁家泊楼基的唐宋遗址、新石器时期的开庄遗址、距离殷家庄遗址不远的兴化蒋庄遗址以及在殷家庄遗址中发现两口古井,说明至少在汉唐时期,兴化市戴南镇一带已经有较多的人群定居,并且长期稳定的生活,不断的开拓这片土地,加快江淮地区的历史进程。为江苏的古海岸线的研究、江准地区东部的经济发展和历史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器材,我江准地区东部汉代文化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考古学资料。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内采集到的陶片、砖瓦,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形状比较精美瓷片有白瓷、青瓷残片,有玉壁形的青瓷碗底、支钉烧平底碗残片,有原始青瓷、青花瓷;有兽骨等;显示了遗址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级别。

 

   

四、建议

153432cb53h367b51hdh51.png

 

    由于遗址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开挖,产生了新的遗址断面,为了保护遗址免受工程的侵蚀,建议施工单位根据泰州市文物考古业务部门提供的相关遗址材料对遗址编制保护方案并且征得省文物局的认可后方可施工。如果遇到古地,应立即停工,保护好现场,并及时通知省级或市级文物主管部门,由省级或市级文物主管部门派考古业务人员进场清理。专家王为刚建议,按照文物属地管理的原则,就汉代遗址发现的情况,戴南镇文化站抓紧向兴化市文广新局汇报,由该局派出考古人员到现场勘查,出具专家论证报告,提交兴化市政府。一旦兴化市政府做出遗址保护的决定,要赶快对垃圾填埋场工程予以叫停,再由兴化市文广新局向省文物局汇报,由省文物局指定挖掘单位开挖。

 

    我们能够创造一个崭新辉煌的历史;我们能够发现一个古老悠久的历史;但我们不能够毁掉一个汉代的历史。

 

    五、殷家庄详细资料

 

    殷家庄遗址位于兴化市戴南镇东陈村陈南七组的农田。坐标X北纬3619606.467,Y东经512088.811。整个平面呈圆形,遗址总面积50366平方米(约75.5亩)。遗址上及周围有村庄、农田、鱼塘以及现代坟地。地表种植有小麦、油菜等。在地表有较多的陶片瓷片砖瓦以及兽骨等等。在施工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大量的陶器、瓷器、骨器等等,文物数量之多,年代跨度之大,令人震撼。

 

    从遗址现场以及当地村民拾到的文化遗物初步分析,殷家庄遗址有以下几个时期的特征:

 

    1、春秋时期:文化遗物有网纹、席纹硬陶片细小方格纹陶片等等。

 

    2、汉代时期:文化遗物有大量的布纹陶片、绳纹陶片等等。

 

    3、唐代时期:文化遗物底部有支钉纹的青瓷碗、外施半釉的青瓷碗、玉壁形底的青瓷碗等等。

 

    4、宋代时期:文化遗物有青瓷圈足碗,白瓷等等。

 

    5、明清时期:文化物有大量的青花瓷瓷片等等。

 

    综上对殷家庄址有以下初步认识殷家庄遗址大致上经历了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三个时段。不仅文化层堆积深厚,面积较大,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年代跨度长,文化遗物极其丰富?由于殷家庄遗址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对殷家庄遗址受程影响的部分尽可能的多发掘。

 

   江苏省考古学会员孙建中

 

   2015-5-30

(图片由孙建中提供)

 

本文转自  溱潼掌录

发表于 2021-10-24 17:4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深拓东陈,振兴东陈,
发表于 2021-10-25 05:2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写的历史知识不错,振兴东陈有希望。同时能开发好几处景点。
发表于 2021-10-25 16:3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都是些碎片和土层,也是醉了 那我还是恐龙时代留下的土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经营性网站许可编号:苏B2-20180589|兴化市戴南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56877号-3 )|苏公网安备32128102010083号

GMT+8, 2025-4-11 02:42 , Processed in 0.583189 second(s), 26 queries .

网站内容投诉举报电话:18051140001

Copyright © 2014-2021, 兴化市戴南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