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的长河 多少先辈为了今天的美好 献出了他们的热血乃至生命 张郭论坛将陆续登载 《溱北风云》上的一些革命故事 今天故事的主角 是曹兴村的张茂才 出生入死为革命 舍身忘我功劳大 希望他们的事迹能更多地传颂 希望这些先辈的故事 能让我们大家感动! 1946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向我解放区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我溱潼县机关和部队全部向北转移,只留下少数同志坚持原地斗争,张茂才同志就是留下来的人员之一。 一个秋凉如水的夜晚,我溱北区区公所驻扎在紧靠蚌蜒河畔的曹兴村,十点多钟时,溱潼县委通讯员送来一封急信,大意是“据准确情报,国民党整编25师调防,近日将沿蚌蜒河向东台方向水陆并进。为防止新四军和共产党地方武装的袭击,明天东台、兴化及各大小据点的敌人将统一行动,在蚌蜒河沿岸一定范围内实行扫荡、清乡”。 此时我溱潼团四连尚在圩南,为了避免与即将下乡扫荡的敌方大部队发生正面交锋,必须火速通知到他们连夜撤到圩北的安全地带。 接到这封急信,溱北区区长丁浩东心情十分沉重焦虑,要想及时将消息送到四连,一是不知道四连现在在哪里宿营;二是战争年代情况复杂,特别是在夜间,随时都可能遭遇到出没的敌人,危险性很大;三是地处水网地区,河港纵横,想要过河夜里可找不到船;四是时间太紧迫了,简直刻不容缓,事关溱潼团四连的生死存亡啊! 此刻给溱潼团四连送信的这个任务真是太艰难了。派谁去执行这个如此艰巨的任务呢?区长丁浩东头脑里首先出现的理想人选就是张茂才。 张茂才是曹兴村人,曹兴村长期受革命队伍的影响,张茂才很早就加入了革命队伍。他在革命队伍里给人的印象就是机智灵活,点子多,而且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周边一带的环境极为熟悉,再也没有人比张茂才更适合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了。
曹兴村近照(文章中主人公张茂才的侄儿张友良提供) 区长丁浩东派人找来张茂才,郑重地将这项任务交给了他,临行前紧握着张茂才的手一再叮嘱道:茂才同志,你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地找到四连的同志们,让他们连夜撤往圩北安全地带啊! “保证完成任务!”张茂才坚定地回答道,一转身便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从曹兴出发,张茂才先奔的冯家,之后又到了藕池、华庄、喻垛、东戚、西戚、黄尤、大陆、小陆等村,为了节约时间,张茂才都是“抄近”,逢河游河,为了避免可能被敌人发现,黑咕隆咚的夜里根本不敢带灯照明,摸着黑疾步而行,路上不知道跌了多少跟头。每到一个村首先仔细听听动静,看看有没有敌人驻扎,没问题了才悄悄潜进村里,找到我们的关系户打听溱潼团四连的消息。 在黄尤村里,他就碰到了小股下乡撤回据点的还乡团,幸亏张茂才机警,提前避开了,没被敌人发现。张茂才就这样摸着黑不停地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找,终于在南桥梓找到了四连,精疲力竭的张茂才将转移的消息告诉了四连的同志,通知他们火速撤到圩北,避开敌人的锋芒,保存革命力量。那时已是凌晨四点钟左右,再过个把小时天就要亮了。 溱潼团四连得到张茂才送来的情报后,火速行动,赶在天亮前全部安全地撤到了蚌蜒河北的圩北地区。 整理人:沈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