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绕满不锈钢带的巨大工字轮,在自动化行车上缓缓移动,被“安装”在智能工业制管机的一段,操作工轻轻一按数字控制台,钢带在机器里“翻着筋斗”,变成了内空外圆的钢管被送到另一端,根据设定的程序,自动化锯条将钢管“锯”成长短不一的产品,自动输送到堆放处……3月27日,我们在位于戴南镇的江苏省兴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内的江苏瑞银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看到了一根工业钢管生产的全过程。
公司董事长窦长林告诉我们, 生产现在机上这样的长6米直径219毫米的工业钢管平均只要8分钟。而以前人工生产则需要7道工序, 1个小时。“我们智能化生产线生产的钢管最大长度18米、直径是325 毫米。最小的长度达到 1 米、直径89毫米”。车间共有四条生产线,共计j有4名操作工、一名安全巡查员。说起上这条智能生产线的事儿,窦长林给我们讲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1965年出生的窦长林是姜堰区张甸镇人。2004年夏天,不甘与泥土打交道的他,只身来到戴南加入“贩钢大军”。他是一名退伍军人、驾驶员,在经营上有他的“战略战术”,掘得“第一桶金”后,他“盘”下了一个加工不锈钢板材的厂。“羽毛逐渐丰满”的他,看到市场上工业不锈钢管需求量很大,并动起脑筋准备“试水”这个行业。
2010年,太原一家制管厂的成套设备准备转让。在朋友的介绍下,他“砸锅卖铁”凑齐了1400万元。买下了人家原价3000万元的设备,办起了制管厂。他一手抓市场营销,一手抓科技创新,与国家某科研所合作,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迅速进入航空、海洋、核电、环保领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我们问他当初为什么要把厂办到戴南时,他说了三个原因:一张巨大物流网可以“买全国、卖全国”;1000多家企业要想找到配套厂家“小菜一碟”;戴南人不排外一帮“铁哥儿们”们可以相互帮助……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窦长林意识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来解决需求矛盾。在技术上除了制造常规不锈钢的焊管,又花巨资研究特种合金钢的焊接技术,并且可以成熟的进行产量化,可以熟练焊接包括超级双相钢、铜镍合金、钛合金、哈氏合金、蒙乃尔合金等镍基合金,并且配套了先进的不锈钢成分快速分析仪,引进了德国先进的等离子焊接系统,X光射线实时成像探伤系统和大型水压试验机组等检测设备,拥有专业的化学实验室、物理力学实验室。公司取得了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并已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严格保证。
2019年公司投资1200万元新上了这个具有四条生产线的智能化制管车间,年生产φ159mm-φ325mm规格工业钢管1万多吨。“任何智能化的东西都不能完全代替人脑,”窦长林说,智能化生产线只能生产“国标”产品,有些“非标”的产品还是要依靠人工来完成,两者之间应该优势互补,相互融合,这就是窦长林关于转型升级的辩证法。他举例说明,一家科研单位仅需要一根特殊的钢管,工艺相当复杂,走遍全国各地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做。找到瑞银,窦长林二话没说接下了这个业务。后来成了老窦的黄金客户。“办企业有时候就得为半升米打一把铲子…..” 在一台人工操作的大型折弯机旁,几个工人正按照刻度线把宽阔的钢板折弯形成弧度后送进机内,一个圆柱形的钢管逐步形成……窦长林说,这台机器用了10多年也没有出现过故障,核心部件都是德国生产的,专门为客户量身定做特种规格的产品。
“智能也好,人工也好,产品质量永远是市场的通行证。”窦长林说,公司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原料进厂,到生产过程,都有层层“智能关卡”。我们在X射线室成像检测中心看到,一根粗大的钢管在电脑上缓慢移动,工作人员眼睛一眨不眨地察看每个细节。如果发生问题,会立即报告生产车间及时处理。“我们的产品都是销售到国家高端行业部门,没有过硬的质量是通不过对方的验收的。在质量问题上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窦长林说这番话时加重了语气!
“我们江苏瑞银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在镇党委和政府的转型创新的思想指导之下,成功实现了一小步转型创新,实现了自动化工业制管生产线,4条生产线成功投入生产。根据到手的订单,今年开票销售能达到1.2个亿,比去年翻一番。成功才是一小步,今后我们还要更加的去发奋努力,实现更大的跨越发展。我们将不负春光,把疫情防控耽误的时间补回来!”窦长林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