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总有独特的美味,香肠 作为广大市民餐桌上的一道传统美食,由于腌制手法不一,口味也是千差万别,今天我们要说的这种香肠不仅获得了自己的品牌,同时还成功入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它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一起来看看。
这几天,兴化千垛镇的韩琴女士非常开心。她申请的“菜花荡”香肠品牌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而在前不久,“菜花荡”香肠制作技艺还入选兴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韩琴的食品经营部,她正组织员工在灌制香肠。“趁着这几天天气晴好,抓紧灌制一批,好在元旦期间上市。”在兴化千垛,每年腊月初始,当地人宰杀自家养殖的生猪,然后用猪肉制作成香肠,至春节期间,作馈赠亲友或款待客人之用。韩琴婚嫁朱门后,对朱氏上辈流传下来的灌香肠技艺颇感兴趣,很快熟练掌握了制作流程及独特的调味配方。
4年前,她的亲朋好友请她代加工香肠,她一口气灌制了几百斤,亲朋好友品尝后都夸她灌制的口感好,这使她萌生了创办食品经营部的念头,尝试让这一传统家庭作坊走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第二年,她在原西郊镇金焦村租了朋友的几间厂房,办起了“韩琴食品经营部”,专门灌制销售香肠。由于口感好,剔去租金成本,当年便小有盈利。
“如何将食品部做大做强,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韩琴说,她觉得要使自己灌制的香肠走出千垛,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而当地荡朱村流传的一个关于香肠的传说,又使她找到了一个响亮的品牌。
原来,清朝道光年间,荡朱籍进士朱楠(曾任户部主事加知府衔)在家乡修造进士第完工回京复命,顺便带了些家乡特产,一些同僚为他接风时,忽闻厨房飘来阵阵香味,以为朱楠会用什么山珍海味款待他们,当一盘热腾腾的香肠端至众人面前时,未曾开席已抢食一空。朱楠不禁笑言:我家乡乃鱼米之乡,人畜兴旺,如此美味只因出自菜花荡仙境也。
“通过这个传说,我决定给自己的香肠注册‘菜花荡’这个品牌,这个名字既有典故,又跟我们的菜花节有关联,响亮!”
韩琴说,去年下半年,她先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注册“菜花荡”香肠商标,其香肠制作技艺也向兴化文化部门申请了非遗。前不久,她的“菜花荡”香肠品牌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其“菜花荡”香肠制作技艺也入选兴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韩琴在组织工人灌制香肠▲
据韩琴介绍,相较于南方的广式香肠和北方的红肠,“菜花荡”牌香肠具有独特之处。一是采用了当地的“姜曲海”猪种,猪肉肥瘦比例适当;二是冬季寒冷多风,为香肠经风吹成腊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三是采用传统手工技术制作,配料以淮扬风味为主,口味纯正。
不少兴化人认为,韩琴灌制的香肠,可“吃”出兴化传统香肠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乡土风情。如今,韩琴的香肠上市后不仅受到不少在外兴化人的青睐,还远销上海、海口、北京、乌鲁木齐等地。
来源 | 扬子晚报、兴化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