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黑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轻声细语,眼前身着工作服的刘粉明不像企业老总,更像一名技术精英。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刘粉明还真是技术员出身。198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华中科技大学,就读机械工程系焊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起重机械总厂从事工艺设计工作。工作出色的他很受领导器重,他也为能在省城端上“铁饭碗”而感到骄傲和满足。
一次大学同学聚会,让刘粉明重新审视起自己的人生规划,内心的不安分因子躁动起来。刘粉明清楚地记得,那是1993年春节间,几个在深圳工作的大学同学回到南京。聚会时谈到薪资,同学们的月薪都在1000多元,而他只有300多元。刘粉明有点羞愧的同时暗暗惊叹他们的高薪,一个同学打趣道:“把你那‘铁饭碗’扔掉了吧,到深圳来看看。”
当时对刘粉明来说,1000元月薪非常有诱惑力。父母在老家务农,他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他一直觉得应该具备足够的能力去赡养父母、帮衬姐妹。每个月300多元的工资撑不死也饿不着,想再多给点父母就捉襟见肘了,更别谈帮助姐妹了。
仿佛突然被人打开了天窗,刘粉明眼前光明了起来。他瞒着单位和家人偷偷请了假,一个人跑到深圳人才市场去找工作。他有5年的工作经验,又是科班出身,很受企业青睐。很快,正在筹建的美资企业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向他投来橄榄枝,月薪1300元。该公司还承诺,报销来回飞机票,留给他一周时间回南京辞职。
当时,国家已有相关政策,鼓励国企员工辞职创业。本以为辞职会很顺利的刘粉明,却遭遇了“拦路虎”。厂里退回他的辞职报告,甚至派人到他老家做他母亲的工作,劝他打消辞职的念头。不过,母亲了解儿子,知道儿子不会做出鲁莽的事,支持儿子的决定。可厂里还是迟迟不肯放人,眼看一周的时间就快到了,万般无奈下,刘粉明“斗胆”跑到领导办公室,讲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及家里的情况,恳请领导给他一次机会,趁年轻去尝试新的可能。领导终于被打动了,在他的辞职报告上签上了“同意”两字。1993年6月底,刘粉明终于如期踏上了返回深圳的飞机,在他眼前,一副充满无限可能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