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支付时代的到来, 手指轻轻一点, 转账付款即刻完成。 手机支付在带来便利的同时, 有时却也会造成麻烦。 近日, 市民孙先生就因为一次微信转账 差点损失5000元。

8月29日,孙先生向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报警求助,称其微信转账时,错将5000元转给他人,而后对方将其拉黑,请求派出所帮忙追回钱款。
原来,8月28日,孙先生给员工小何发工资时,将其中5000元钱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第二天,他与小何确认工资时,才发现将钱转给了微信昵称与小何相同的另一个人。 
孙先生立即尝试与此人联系,却发现对方不仅更改了昵称,还将他拉至黑名单。由于平时交友较多,孙先生一时想不出此人究竟是谁,无奈之下,报警求助。
接警后,城东派出所民警通过多番工作,与该微信号号主取得联系。一开始,该女子有抵触情绪,不愿将钱退还。民警从法律角度和社会道德方面对该女子进行说服教育,该女子才将5000元钱退还给孙先生。
8月31日,孙先生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来到城东派出所向民警表示感谢。 在这里, 必须给城东派出所的民警点赞! 
这起新闻里, 因为民警的帮助最终追回了钱, 但是网上还有许许多多 转错账后被对方拉黑的新闻, 受害者追讨的过程往往十分的艰辛...
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 width: 228px !important;"/>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2018年,广东中山市有位男子也因为微信转错账被对方拉黑,在发现自己转错账后,男子想通过腾讯客服帮忙解决,但客服的回复是:“该笔资金已经成功进入对方零钱,资金支付成功后无法撤回,您可与好友联系协商退回。”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 width: 652px !important;"/>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眼看自行协商已经不可能了,男子只好求助于公安部门,但警方以“不知道对方真实姓名和账户信息、不构成立案条件”为由拒绝了男子,并建议其找法院。
然而,法院工作人员告知男子,必须要知道对方真实的身份信息才予受理,腾讯客服却拒绝透露用户真实信息,这就绕成了一个死胡同……


后来这起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微信方表示,客服已电话联系用户,引导用户先到法院立案,微信支付配合执法部门协助取证。男子则表示前几天自己又再次咨询警方,警方表示收款方这么久不归还资金已经涉及犯罪了。 
每次看到“微信转错账要不回”的新闻, 在为受害人心疼的同时, 小编真的有点恨铁不成钢: 转账的时候睁大眼看清楚呀!! 不是小钱啊, 那么大的金额为什么还能马虎!
无论当下有多忙, 确认对方的信息再转账, 总好过事后后悔自责吧! 
微信转错账最终要不回钱 很多时候都是因找不到对方真实身份 比如有武汉市民微信转错500元钱报警, 警方未予立案。 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律师建议可以走诉讼等途径, 首先起诉微信, 要求告知对方的真实身份。 然后再起诉对方, 要求返回不当得利。 至于法院会不会判微信提供用户真实信息, 最终看法院判决。 可以说用这种方式很麻烦, 一般还是请警方出面双方协商解决。

小编提醒大家 在网上转账的时候,务必要仔细核对 看清账号和姓名再操作。 如果出现汇错款项等情况时, 首先要保留好相应证据,主动与对方沟通 若是被对方拉黑,或是协商不通, 可报警处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同时,大家如果碰到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 不要以为对方转到我这里就是我的, 这种钱属于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 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
《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
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 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因此,若有不当得利事件发生, 受损方要及时联系对方退还所得利益, 受益方也负有返还的义务。
因此,作为不当得利方, 也应该基于诚实守信原则, 将不当得利返还给受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