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荣镇位于兴化市中部,原名唐子镇,始建于唐朝初年,是兴化市十大古镇之一。为缅怀革命烈士严昌荣,后改名昌荣镇,是我市为数不多的以英雄名字命名的乡镇之一。近年来,昌荣镇坚持以红色立镇统领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产业兴镇,让红色古镇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追寻红色足迹 锤炼践行“四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今天带您走进昌荣镇。 
英烈昌荣,民族脊梁;血书勋绩,舍身报国。在兴化市昌荣镇镇中心,唐子战斗遗址刚刚修缮一新,这里是抗日英雄严昌荣曾经战斗、牺牲的地方。红色雕塑,无声诉说着当年的激烈战斗,碑文金字,完整记录了这处战斗遗址的由来。 1941年,唐子镇被敌伪占领后,经常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气焰十分嚣张。为了斩断敌人的魔爪,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943年9月7号,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奉命攻打唐子镇伪据点,这支有着“老虎团”光荣称号的七团,团长就是严昌荣。 严昌荣是湖北省松滋县沙道观人,参加过红军长征,做过贺龙元帅的警卫员,是新四军粟裕部队的悍将,屡立战功。1943年,严昌荣在攻打唐子的战斗中牺牲后,经当时的兴化县抗日政府批准,唐子镇改名为昌荣镇。1955年,严昌荣烈士纪念碑建成,如今,这里是兴化市红色教育基地之一。 
赵坚老人已经95岁高龄,1937年8月参加抗战,是严昌荣烈士所在七团唯一健在的战友,也是一位长期活跃在部队基层的画家,目前定居上海。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用画笔描绘出一幅幅激励人心的画卷。团长严昌荣壮烈牺牲后,赵坚老人感到十分惋惜。今年3月份,昌荣镇工作人员拜访这位老兵时,已经很少提起画笔的他,特意为昌荣镇画了一幅油画、一幅人物素描留作纪念。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近年来,昌荣镇大力弘扬革命烈士精神,聚力创业、聚焦富民,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故事。 昌荣镇宝宏村村民卞日权原来在苏南收废品,13年前,听说镇里鼓励村民回乡创业,并且给予一定的帮扶,于是回到村里种起了葡萄。现在,他除了自己脱贫致富,还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就业。 
这样的创业故事是昌荣镇发展经济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昌荣镇完成工业开票销售2.2亿元,同比增长28.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0万元,同比增长5.5%;完成税收收入1564万元,同比增长3.8%;在兴化市考核中位列复合类乡镇第二位。 此外,昌荣镇还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用更加丰富的富民产业造福人民。 兴化市昌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日国:“我们将进一步传承弘扬严昌荣革命精神,把红色文化作为核心、绿色发展作为基调,统筹推进红色文化旅游风景区和昌荣林湖生态美丽宜居线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感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不朽在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后人换来太平盛世;不朽在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成为后人取之不竭的发展动力,成为激励一代代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宝贵财富。不忘历史、牢记英烈,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向美好未来。 来源∶我的泰州 全媒体记者:周慧敏 封思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