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泰州发布
深山藏古寺
古寺藏瑰宝
千年古刹泰州光孝寺
以文物众多蜚声于世
新中国成立前
该寺“镇寺之宝”
曾离奇失踪
40年后又奇迹般找回
今天发布君就为您揭开
这段宝藏传奇之旅

光孝寺建于东晋义熙年间,距今一千六百多年,以文物众多蜚声大江南北,其中《汝帖》《八大山人手绘册页》《历代贤后妃故事图》《董其昌手抄心经》非常出名,堪称“镇寺之宝”。
1949年1月21日泰州解放,解放初期,工作人员在清点寺内物品时,发现没有记载中的这些文物。
也就是说,这批“镇寺之宝”竟离奇失踪了。
如果解放时文物在寺内没有散失,政府定会保管。这些文物会不会在博物馆或者档案馆呢?可是找遍这两个地方,仍一无所获。
最后,大家只有一个猜测:这些文物很可能已被当时光孝寺住持南亭法师带离泰州,有可能已被带到台湾。
苦于当时海峡两岸既不能鸿雁传书,更无法跨过海峡去台湾实地查询,大家只能仰天长叹,担心此事会永远成为历史的遗憾。

光孝寺新建的藏经楼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光孝寺昔日巍峨殿堂已不复存在。1984年8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古刹光孝寺恢复了佛事活动。
1988年4月15日,光孝寺举行藏经楼奠基仪式,光孝寺复建。人们在庆贺光孝寺复燃法炬的同时,更关心的是原光孝寺的一批文物现在究竟在哪里。
当年9月7日至12日,台湾高僧成一法师回归祖庭光孝寺,同行的上海佛教协会贾劲松副会长一行带来令人喜出望外的消息:光孝寺失踪的文物在上海找到了。
为什么会在上海出现
当时发生了什么故事
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且听发布君
一一道来

《岳武穆王像》
说到光孝寺文物当年失踪和回归的过程,参与光孝寺文物回归工作的原泰州市文联主席、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研究员陆镇余用“三次有惊无险”来形容。
1948年9月的一天,光孝寺十五代传人、住持南亭法师从上海写信给光孝寺的妙然法师,将庙里重要文物送往上海,以防止文物毁于战火。
那时泰州交通不便,妙然送文物去上海,先要坐汽车到扬州,再坐轮船摆渡到镇江,最后坐火车到上海。此时的国民党政府已经摇摇欲坠,路上盗匪横行。妙然跟随装有文物的班车抵达扬州时得到消息,上一班车在宜陵被强盗洗劫。等他到了镇江,又听说下一班车在江都也被抢了。仿佛有佛祖保佑,载着文物的班车一路上有惊无险,顺利抵达了上海沉香阁。
1949年2月,南亭法师觉得沉香阁仍然不够安全,找来妙然商量为文物找个安全的地方。两人想了很多方案都不满意。离开沉香阁后的路上,妙然法师灵机一动,想到了自己曾经为静安寺在上海中国银行租用过一个大的保管箱,正好可以藏文物。
妙然法师将自己的想法与静安寺当家白圣法师商议,白圣法师一听立即应允。1949年4月30日,光孝寺最珍贵的40件文物寄存在了上海中国银行,保管箱的钥匙、印鉴由南亭法师保管。第二天,南亭法师乘飞机匆匆飞往台湾,随身只带了印鉴、钥匙等重要物品。随后,妙然法师也去了台湾。

(资料图)
文革期间,造反派砸开了保险库内的保管箱,好在当时开箱的几位“战士”并没有轻率地将字画判处死刑付诸一炬,也不为宝物动心占为己有,而是将箱内字画逐一清点登记,送交上海博物馆收藏。就这样,光孝寺文物躲过了第二劫。
这些文物在上博一“睡”就是18年,直至1984年,上海静安区人民政府了解到静安寺有一只保管箱曾在“文革”中被查抄,箱内物件不知下落,于是组织专人查找,最终在上海博物馆找到了原物。随后,这批劫后余生的文物后被存至中国建设银行总管理处信托部,直到1988年被宗教界人士找到。
然而,谁能证明这批价值连城的文物就是光孝寺的呢?当年存放文物的当事人原静安寺当家白圣法师身在台湾,且年事已高,不便来大陆。而只有他的证明,才有条件搞清事实真相。1989年4月凌晨白圣法师圆寂,万幸的是他的证明材料在圆寂前几个月被带往大陆。否则,少了他的证明,这批文物的回归不会那么顺利。
1988年12月3日
在上海、泰州两地政府
和宗教界多位高僧的
努力协调下
阔别故里40年的
光孝寺“镇寺之宝”
终于重回泰州!
(陆镇余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