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愁是一个小镇。这里虽然不是我的出生地,但我在小镇长大,在这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小镇就是我的故乡,是我梦缠魂绕的地方。
小镇不大,也就一千多口人.一眼望去,大都是低矮的草房。四周被清澈的河水环绕着。镇中央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准确地说,是一条宽一点的巷子。这里集中了供销社,邮电所,饮食店,服装社等。从南到北也就不到一百米的样子。这里就是我们小镇的"南京路"了。
小的时候,总喜欢到这里玩耍。看看供销社玻璃柜台里摆放的各种商品,瞅瞅邮电所接听电话时总机人的忙碌,听听服装社此起彼伏的缝纫机声,闻闻饮食店烧饼肉包诱人的香气。
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毌亲帮我背上书包,拉着我的手,送我去学校。我们学校是一座古庙改建的。大门朝南,一进大门,是一个很大的操场。操场右侧是一排改建后的教室,最北面是一座保持原样的大庙正殿,远远望去,觉得非常深远。殿前左右有两棵当时叫不上名的大树,树冠很高很大,给人神圣的感觉,令人油然起敬。毌亲把我领进大殿,里面是老师的办公室,摆了很多办公桌,所有老师都在这里办公。我们来到一位女老师面前报到。女老师圆圆的脸庞,说话时总带着毌亲般的微笑。母亲叫她杭老师,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杭老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并没有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不断积累知识。守纪律,懂礼仪,做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当时,我们虽然囫囵吞枣地听着老师的讲话,现在回想起来,却点悟着我们的一生。
我们班一共二十多个学生,排队时我排中间。坐在我后面的是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家伙,成绩倒数第一,打架全班没有对手。毎有不会做的作业,他就用脚踢我的屁股,示意我把作业给他抄。如果给他抄了,万事大吉,高兴时,还会给我一块糖果。如果不给他抄,一出学校门,轻则扯着我的一只耳朵,一路向前急跑,疼得我只能用手护着被扯的耳朵跟随他往前跑。重则把我撂倒,骑在我身上,用拳头在我脸上比划,吓唬我说:"下次如果不给我抄作业,见你一次揍你一次"。我打不过他,只能乖乖求饶,答应他,只要他踢我屁股,我就把作业本放在他看得到的地方。为这事,我没少被老师批评。两"害"相遇取其轻,因怕挨打,只要屁股上有动静,我就把作业本竖起来,假装看作业,后面的他也就如愿以偿了。
学校开展积肥运动。领导说,这样做既能为小镇的卫生做一份贡献,也能为农民伯伯积点肥料,更重要的是能培养我们爱劳动的好习惯。动员全体学生开展一场积肥运动,看谁积得多。老师把我们两人分为一组,自带扫帚粪箕。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几只鸡,生了蛋,就能解决家庭油盐酱醋的开销,来了客人,还能应个急。我们一人拿着扫帚,一人双手捧着粪箕,睁大眼睛,一路找宝贝似的找鸡屎。一个星期下来,我们小组的进度,全班排最后。为了甩悼后进的帽子,我俩商量,决定到小镇的边缘地带,那里的人家养鸡多,去的同学一定也会少,肯定有"金矿"。可当我们到了一看,傻眼了,其他同学早就抢在我们前面发现了"金矿"。我们俩的情绪有点低落.一路走,一路想着我们落后的进度。走着走着,怱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块半截砖头,我们相视一笑,计上心来。后来,我们既找鸡屎,每天也找一块砖头,很快,我们的进度赶上去了,还成了班上的先进。 参加工作后,我认识了邮电所的邮递员小刘,并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小刘长得特象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浓眉大眼,冬天带一东北式棉帽,活脫一个杨子荣。小刘说话幽默,为人正直。长我两岁,对我就象兄长一般。那时,没有电灯,更不要说电视了。吃过晚饭,或我去他的宿舍,或他来我的宿舍,点一盏煤油罩灯,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城里时尚,乡村趣闻,无所不包,无所不谈,但谈得最多的还是哪个姑娘最漂亮,谁跟谁又偷偷相好了。
一九七六年防震抗震,小刘在他的防震棚里支了一张宽一点儿的床,我们俩便睡到了一起。毎天晚上,我们把罩灯擦得透亮,坐在灯下开始交流各自的所见所闻。小刘投递的范围有十几个村庄,接触的人多,见闻也就多。一般他多说,我多听。一天晚上,他给我猜两个谜语,第一个谜语的谜面是:四周半圈"铁丝网",中间围个"蹓冰场"。也不告诉我打一什么,叫我猜,我老是往蓝球场足球场上想,猜了半天,不着边际。他得意地说:"还是我告诉你吧,是'秀顶光'。我一听,乐了,原来是秃了顶的人头。第二个谜语是:"不竖杆子不拉线,帽子一除就发电"。有了第一个谜语的引悟,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光头"。我也得意了一回。在那个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年月,我们的海吹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寂寞的夜晚。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的这位老兄暗恋上了一位“知靑”姐姐。说人家有知识,懂礼貌,气质好,人也长得漂亮。用现在的话说,总带一股袭人的气场。可老兄又不敢向人家表白,只是和我说人家许多的好。一次,我到县城办事,回来时带了四只月饼,准备毎人两只,分而食之。老兄看着月饼,若有所思,对我说,我们每人吃一个,留两个送给“知青”姐姐。我说也行,让他送过去。他迟疑了一番,却让我送去,还特别交待,是他让送的。我想,是你喜欢的人,为什么让我送?却不过面子,很不情愿地用半张报纸包了两个月饼,走出防震棚。一路上,我就想,怎样跟人家说呢?走到门口,不敢进去,转了三圈,还是没敢进去。忽然,似乎有开门的声音,我一紧张,赶紧开蹓了。回到防震棚,老兄一看,月饼还在我手里,问:
“人不在家”?
“在家”
“那月饼怎么不给她”
“不成敢进去”
“没用的家伙,胆子太小,月饼给我”。
一把从我手中夺过月饼,气呼呼地一转身,出了防震棚。我非常自责,不能怪小刘生气,就这么点小事,都办不了,如果我是他,我也会生气。何况,他还怀揣一颗滚烫热切的心。猜想,此时小刘一定在请“知青”姐姐吃月饼。一会儿,小刘回来了,可月饼还在手上,我歉疚地说:
“人出去了”?
“没有”
“那咋不给她”?
“不成好意思进去”
“呵,说我胆小,你的胆子也不怎么样”
小刘不敢用眼睛看我,说:算了,还是我们自己吃吧。我掩面窃笑,心想,大哥别说二哥,两个胆小鬼。
以后毎有相逢,对饮中,总有谈不完的往事,毎毎谈起送月饼的这段,都要环顾四周而诡异一笑。
镇上的饮食店开始对外供应饭菜了。几个朋友相約,去涮一顿。一个朋友从他父亲的床底下偷来四瓶二两五的隔年“乙种”白酒。我们点了一碟花生米,一盘咸猪头肉,一碗白烧扒骨肉和一盘炒杂菜,两人合喝一瓶酒,不用酒杯,对瓶吹号。一个家伙喝得太猛,对着瓶口,扬着脖子半天不放下,另一个说:“你慢点,留点给我”。不一会儿,酒干菜尽。小刘看着桌上的残局,说了一句顺口溜:“眼睛一翻,盘子光惨”。众皆大笑。咂咂嘴,回味刚才的风卷残云,酒的醇香,花生米的脆香,猪头肉的腊香,扒骨肉和炒杂菜的浓香,从口齿到胃肠,通体都浸润在香气之中。现在想起来,还要吞咽两口谗水。
恢复高考后,我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临别时,祖毌把我送出门,从怀里摸出几个橘子,塞到我的口袋里,说:“现在不要吃,有点苦涩,放几天就会变色,味道也就甜了”。
从此,我离开了小镇,离开了家乡。
有人问我,乡愁是什么?我说:
乡愁
是再也回不去的
低矮的草房
是环绕小镇清澈的河水
炊烟袅袅的村庄
乡愁
是毌亲温暖的手
牵着我
把我送进知识的殿堂
是启蒙老师的谆谆教导
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乡愁
是纯真年代的童趣
寒来暑往的十年同窗
是经年沉淀
越积越厚的朋友之情
直至地老天荒
乡愁
是萌动未开的初恋
老了老了
还要百转迴肠
乡愁
是遍尝山珍海味后
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
少年豪饮的张扬
是陈年的老酒
透着瓶子的醇香
乡愁
是祖毌曾经的絮语
话语浅显
哲理深藏
乡愁
是离得越远
愈加梦缠魂绕的地方
冯唐先生说:“伴一人白头,择一地终老”。伴一人白头,那是年轻时就注册了的。择一地终老,还要选择吗?我的小镇,我的故乡,就是我终老的地方。
补充内容 (2017-11-2 09:13):
把“小镇不大”改为“四十年前的小镇很小”可能要好些,不然年轻人容易误读或不解。
忘记署名了:一叶扁舟于二零一七年深秋
补充内容 (2017-11-2 09:13):
把“小镇不大”改为“四十年前的小镇很小”可能要好些,不然年轻人容易误读或不解。
忘记署名了:一叶扁舟于二零一七年深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