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论坛-戴南在线-戴南人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73|回复: 1

许国曾:文革时期,戴南是如何保住社办工业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8 16: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许国曾:文革时期,戴南是如何保住社办工业的?——前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和戴南的一段缘


人人都说家乡好,小时候有首好听的歌《谁不说俺家乡好》。2007年,它搭载嫦娥1号,奔向月球,成为娘家人带给广寒宫最珍贵的礼物。

说起家乡好,戴南人三句不离本行。中国不锈钢之乡,名扬天下,民间口碑,官方认可,成果丰硕。
不锈钢产业,是戴南人吃饭的家伙,致富的门道,立身的根基,创业的平台。
都说在中国,民营经济贡献“56789”,贡献了50%的GDP,60%的税收,70%的创新成果,80%的就业,90%的企业数量。而在戴南,民企的各项贡献几乎都是百分百。
戴南是江苏省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入选全国百佳产业集群〞。产品遍销全球,能配套华为苹果新能源汽车,也能上航母歼20大国重器。400多亿的GDP,超过浙江龙港市,而人均GDP,则可与无锡、苏州媲美。
“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们常常谈起那些栽树的前人、事业的起头之人,我也不由得想起50多年前那份关乎戴南社队工业前途命运的典型发言,想起那些运用政治智慧、对萌芽状态的戴南乡镇企业精心呵护的人们。
(一)
我是最小的老三届初中生,1971年开始,在戴南公社(区机关)协助办公室文字和宣传工作
公社和区委,挤在老护国寺,有三进老屋、十来间旧房,十几名干部。
外地的干部,每人有间挤挤夹夹的办公室兼宿舍。公勤员也有钥匙,方便临时借用。本地的干部,多办无定所
平时,院里空空如也,只有文雅谦和、笑容满面的吉万凤秘书,带会计、公勤员等人留守,办理公文,收收发发,处理公务,上传下达。
其他人都下乡了,书记也不例外。蹲点驻队,包片分线,办公在田间地头、百姓家。
1972831日,江苏省委召开电话会,主题是清理三无人员,整顿社队工业
三无人员:请来帮助办厂的外地大师傅、采购员、能工巧匠,他们是工厂顶梁柱;社队工业:公社、大队、生产队办的工厂企业,后来叫乡镇企业。
为什么清理整顿呢?说他们不务正业,影响农业。社队办,建筑站,两个大坏蛋,挖社会主义墙脚。清理整顿必须人心向农,劳力归田,除了农字头儿的厂,该关的关,该停的停。
兴化县的公社干部集中在戴窑传达这次会议。
戴南公社的书记陈美银,是个老革命,经验丰富,多谋善断。往常,会议一散,回来就干,但这次,他不了。
左邻右舍的公社,有的照搬照转照抄,会议动员,广播宣传,标语上墙,轰轰烈烈。吓得“三无”人员,闻风丧胆,六神不安。与其坐等清理,不如脚嘟嘟〞开路。
有的公社,办厂没本事,关厂打头阵。运动式,一刀切,下任务,压指标。先锁门,后走人,一关了之,一了百了。
有的骨里欢喜,办厂千万难,关厂更肉疼,好在无厂可关。报一声任务完成,大功告成。
也有少数的,嘴上清理整顿,手上按兵不动,眼睛瞪着望风头,一心盼着运动虎头蛇尾早点儿过。
(二)
周边形势压人,上面不断查问,家里也不平静。
历史上,戴南人多地少,种田管不上嘴,家庭编织业、小作坊小手工业颇为活跃。农具炊具,小有名气,铁匠船遍布大江南北。还有不少人跑单帮、贩洋货,闯上海、上江南,四处混嘴谋生,早早地接受了工业文明。
1958年大跃进,中央号召:人民公社必须大办工业!省委提出,县县发展工业,乡乡兴办工业,社社积极参加。
久旱逢甘霖,好雨知时节,在戴南公社,党的政策雨露很快滋生出一家家社队工厂。而陈美银主政后,更是书记挂帅,全党动手,全民参与。到70年代初,社队工业初具规模,势头看好。
可眼下,就丰收在望的庄稼,突遇台风暴雨,人们的心情、各样的议论,可想而知。
漾(地方俗语,等的意思)了几天,戴南终于亮出旗号: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紧密结合具体实际,认真搞好清理整顿!
当时,正值群众性学哲学用哲学热潮。毛主席哲学思想指方向,联系实际看当前。工业农业,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不可偏废。工业搞好了,主导位置确立了,农业基础才稳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方针,才会全面落实。早在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出两条腿走路方针、一整套同时并举。其中,就有工业和农业、国营工业和集体工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同时并举。关停社队工业,是两条腿走路、同时并举吗?
全社上下,结合实际,大张旗鼓,开展群众性算账对比活动,重点算四笔账:壮大集体经济账、工业武装农业、支援国家建设和社员收入账。
壮大集体经济、工业武装农业这两笔账算下来,一目了然,结果分明:集体积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只能靠工业。
支援国家建设账,算出了自豪,大长了志气。戴南不锈钢配件和滤网,能配套油田,替代进口,打破封锁,助力国家把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增加社员收入账。
不办厂的,死种田,种死田,种田死”“男女老少忙饭吃,十个厨子八个客,忙煞厨子饿煞客
有个高产穷队,粮食过千斤,分配没现金。社员天天巴分配,巴到年底分个屁(配)!家里凤凰高处飞,外头姑娘不肯嫁,高产队变成了光棍队
那厂办得好的大队呢?机器轰隆响,银沟儿往家淌,日子越过越兴旺!
以戴南公社下属的陈北大队为例。陈北里身田(荒田)多,马田沟兔子不拉屎。支书王舜德(曾任省人大常委委员),穷则思变,认准了无工不富。他把自家的屋料,院里的大树,投到队里建厂房。出差为省二分摆渡钱,游水渡河。
集体发了,他享受在后,说,岁数大了,只能拿二等劳力工分。有关王支书还有一个趣事,一次他路过镇江住旅社,服务员大惊:一个穿大裤挡裩头儿的老农民,怎会有省党代会材料?一边让人慢住(稳住)他,一边悄悄报了警。
公社副书记翟传芳,活账本,铁记性,痴迷数字上了瘾。他总结出陈北有35不要钱:看病、上学,入托、养老,蔬菜、水果,剃头、洗澡……。社员收入,全县头牌。若不是政策杠子限制,折合男劳力月工资会达到45元。
一旁的黄科长一听:乖咚咚,萝卜不如菜根,农民的收入超过国干(国家干部)了!
陈书记笑了:哪一天,全社社员都比我们高才好哩,那是我们无上的光荣,要轰几大箩爆竹,好好贺一贺!
于是乎,有人编了顺口溜:不算不比不知道,一算一比吓一跳。工厂关不得,机器不能停。没有社队办,回到解放前!
(三)
吃透了中央精神,吃透了本地实情,陈书记心中有了定数。但他做事周全,又派人外出摸底,看看省里的先进典型是咋贯彻会议精神的呢?
没几天,情报来了!
吴县龙桥大队,是全国水稻高产典型。支书吴火金,算盘精,会当家(后来是中央候补委员)。他从来都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龙桥人说:庄稼一枝花,全靠钱当家,高产田是一张张钞票摞起来的!
海门的中兴,支书董仁亲,海门的陈永贵、九大代表、省委委员兼南通地委副书记。1964年,亩产粮食过双千(算术平均)棉花超双百学大寨,赶大兴,口号遍全省。
陈书记派去的人,住宿中兴参观接待站。晚上闲逛,碰到好多上海口音的,个个惬意得很!一聊方知,是些乐不思归的超级三无人员〞,还有所谓的反动技术权威。他们有专人服侍,好菜好肴,盛上来吃,收下去洗,晚上还咪几盅状元街颐生茵陈大曲酒。
华西大队,名闻天下,人来人往,参观的是吨粮田”(年粮食亩产一吨的农田)。那五金厂呢,却闷声大发财,藏之于河沟树丛,隔之于荆棘围栏。吴仁宝说了:以现实主义真抓实干,以形式主义应付官僚主义!
去外地摸底的人回来后做了汇报,大家听了这些先进典型们的真经秘诀,心悦诚服,豁然开窍,先进典型到底不一样,他们会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
会上有人问,戴南今后咋弄?参会人都会心一笑。

(网络资料)
(四)
不几天,忽然传来时任扬州专区地委书记韩培信来戴南调研的消息。
扬州地区二三百个公社,为什么选择边远偏僻、无船不行的戴南?人们心里忐忑,生出不少猜测。
有说韩书记是来关厂的,有生怕陈书记干部当不成的,有担心以后日子怎么过的,等等。
那天,还在等消息,综合厂突然报告:“韩书记来了!韩书记亲切和蔼,只有秘书随行。”陈书记一脸惊讶:这么早怎来的呢?
原来,头天,韩书记乘吉普到泰县,再乘县里船到沈高,看农田水利,与河横支书陈忠善交流。是日,月朗星稀,银盘高挂,蛙声一片,如诗如画。
韩书记兴致大发,调整计划,乘着顺风顺水,到刘东(兴化张郭)过夜。支书顾桂喜(后来担任兴化县委副书记、市人大主任),安排他住在一户新娘新郎家去娘家回门的人家。秘书赵继红顺便回了老家南甸庄。
第二天一早,看了秋播准备,看了刘东玻璃厂,张郭公社小轮船,送他们到戴南综合厂。
韩书记说,这次下来时间长,路途远,既走马观花,又安营扎寨。
陈美银书记陪他乘船,看了农修厂等几家社办厂,又看了陈北、迎丰、赵家等上规模的队办厂。
工厂墙上都刷着鲜红的大字,写着毛主席教导党中央号召,写着响亮的标语口号: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满腔热情地办好社队工业!
韩书记在公社党委会议室听汇报,陈书记、翟书记、范明和科长(分管工业)、吉万凤秘书参加。
虽然只需口头汇报,还是准备了文字材料。书面汇报开头是毛主席语录:目前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还不多,如社办企业,社办事业……虽然如此,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接着是标题: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
陈的口头汇报,放得开,更精彩。开门见山,没得客气话、絮子话、套话,咋做咋咋说,原汁原味,鲜活生动。
其他人也随时补充,无拘无束。都是一天到晚做的事,情况数据、群众反映,经验教训、问题建议,随手拈来,如数家珍,明白白,熟滔滔,流流似水。
韩书记听得入神,时而点头,记点什么;时而引而不发启示,饶有兴趣提问;时而画龙点晴点评,鼓励展开讨论。
几人倍受鼓舞,思维泉涌,眼界大开,无话不说,气氛轻松活跃。六个人,通常不到两小时的会,不知不觉,开到点罩儿灯(美孚煤油灯)。
最后,请韩书记指示。
他说,该讲的已经讲了,请你们把书面的口头的汇报,各位的发言讨论,揉合起来,整理一份典型发言。重点回答:贯彻落实毛主席党中央发展社队工业的伟大号召,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果?今后怎样带领群众,实现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回去我向地委建议,在戴南开现场会,请你们介绍,向全地区推广。
那时,一般的工作汇报、大会报告,陈书记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这次是上面要得急的书面报告、经验介绍,吉秘书根据他的要求,文字总揽,临时抓差,各人一段,写的写,抄的抄,不完成任务不睡觉。
典型发言的报告上报后,不几天,从扬州取回了修改稿。听说是韩书记亲自修改的。
参与起草整理发言稿的胡金都、翟人才、易颂陵等人,争相传阅,只见每一页都用红笔划划杠杠,修修改改。
有人笑言,除了语录、标题、事例、数据,还有“同志们”三个字,差不多重写了。大家在感叹:韩书记为什么对戴南这么上心?!
后来,公社召开三级干部大会,落实地区会议精神,这份修改稿成为展览内容。
(五)
1973年,江苏省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三家典型介绍:华西代表大队,吴县代表县,戴南则代表公社。
戴南公社的发言,沿用了1972年韩书记修改稿。好多人向陈美银书记竖大拇指,说稿子写得好。陈老实交代,说明原委,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如彼!
他回来分享会议花絮,也没忘了自己的笑话洋相。戴南口音,“喜”“死”不分。当他走上讲台,刚念出形势喜人时,全场惊诧,针掉在地上听见响,一下子懵了。
不一会回过神来,跟着大家暴发出哄堂大笑声。到食堂吃饭,省领导也拿他开心,笑他形势死人
(六)
两年后的1975年秋,我驻戴南的北朱大队工作。
一天晚上,看电话的李华急匆匆喊我接电话。电话里,吉万凤秘书大声说:小许啊,快家来望望,了不得,不得了,一件天大的巧事、好事!电话里都能想象他那手舞足蹈的快活样子。
第二天,见到我,吉秘书手举报纸,余兴未消,满脸喜悦:我17岁工作,从茅山区委算起,到戴南区委、县人委,兜了一圈回老家,秘书当了几十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大巧事、大好事。
接过他手上的报纸,只见1975101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赫然在目:《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副标题:河南巩县回郭镇公社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满腔热情地办好社队工业》的评论员文章,位于显目位置。
再看看其他各报,除日期为1012日外,版面与《人民日报》完全相同。
吉秘书说:我们三年前的典型发言,报告标题、副标题、引用的毛主席语录等等,与这篇文章完全一模一样!“经此一事,平生幸矣!”

吉秘书还说,中央、各省市人民广播电台,都在首要位置转播。

以后多年,戴南人为此自豪荣耀,更加奋发努力,大力办好社队工业。
1976年,陈美银升任兴化县委常委、副县长,主抓农村经济,分工戴南。翟传芳接任公社书记,范明和后来长期担任主管社队工业的副书记。
197912月,华国锋签署国务院嘉奖令,其中戴南公社的陈北大队在嘉奖之列。大队一级,全省只有华西、陈北两家获此殊荣。
1980年,戴南公社获江苏省省长惠浴宇签署的省政府嘉奖令。
再后来,戴南成为长江以北首批乡镇企业亿元镇(仅两家)。
(七)
1987年夏,已担任江苏省委书记的韩培信,在江都召开乡镇企业座谈会。参会的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乡镇书记各三名。当时的我在兴化市戴窑镇书记任上,有幸忝列。
会议总共十几人,没有会标,不用话筒,还像在戴南那样,韩书记自己主持。
其间,聊到他主政扬州印象深刻的三件事。一是保护老干部,尽早落实了政策。二是粮食过关,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三是发现典型、推广典型,保护和发展了乡镇企业,并且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
尤其第三件,他深情回忆,娓娓道来。戴南之行、典型发言,时隔15年,他记得清清楚楚。有人赞叹,这是政治智慧,得意之作!
韩书记说:是老人家的高瞻远瞩,干部群众的智慧创造!毛主席多次指出:发展社队工业,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的希望就在这里!
他说,我亲历了三次:1959年第二次郑州会议讲话;1965年,毛主席对华西大队发展社队企业的批示;1975年,毛主席重病期间,念念不忘批件邓小平,支持他整顿经济。《人民日报》用毛主席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做标题,刊登了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
韩培信同志1921年10月出生于江苏响水,曾担任苏州地委书记、扬州地委书记、江苏省省长、省委书记,2017年去世,享年97岁。

随着韩书记的回忆,10多年前的事在我脑子里一幕一幕像过电影,那份典型发言材料的修改稿,越发清晰,记忆如昨。
20×15的方格初稿,空行之间,空白之处,写满了韩书记那健硕流畅、略向右上倾斜的钢笔红字。记得吉秘书一直把它和那份《人民日报》放在一起,当宝贝收藏。
我得找到它,寄给韩书记!”江都会后,我特意请假回了趟戴南。
可惜,吉秘书早已退休,白果树下的旧房拆了,之前我和吉秘书合用的文件橱,更是无影无踪。时任秘书李树和,陪我翻箱倒柜,忙了一天,了无所获。
那天,我暗自发狠:哪一天我一定把这件关乎戴南社队工业前途命运的事儿写出来,留给戴南的后人们作纪念!
(作者原标题为《一份关乎戴南社队工业前途命运的典型发言》)

作者简介

许国曾,兴化人。最小的“老三届〞初中生。先后在乡镇、县、市机关工作过,现为退休公务员。喜欢阅读,偶尔习作。曾在《雨花》等刊物登过多篇散文,其中《隔断鸟》入选《江苏文学50年散文卷》。


书写平凡人生,记录百姓生活,搜寻历史细节。

欢迎各类家族、家乡回忆,民间口述,村庄记忆,常人视角下的自然与生活记录。

收稿邮箱:joymain@sohu.com


发表于 2024-5-18 23:0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这是戴南社办工业辛酸而辉煌的发展史。让人深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经营性网站许可编号:苏B2-20180589|兴化市戴南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56877号-3 )|苏公网安备32128102010083号

GMT+8, 2024-11-22 17:06 , Processed in 0.094443 second(s), 22 queries .

网站内容投诉举报电话:18051140001

Copyright © 2014-2021, 兴化市戴南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