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情怀河
位于中圩和老圩交界处的东塘港,是我一辈子不会忘记的情怀河,那里盛满了我浓浓的童年回忆… 塘港河岸东六、七米远就是我姑母家,因为我娘亲是本村的,姑母就成了我唯一的远途亲戚,姑母像奶奶一样善良好客,而且又特别地宠我,所以,我童年的时光大部分在姑母家度过,于是,我把姑母的家乡当成我第二个故乡。 塘港东南方、我姑母屋前小河对面有一块三四亩地的梨园,勤劳朴实的姑父姑母将这片梨园管理得枝繁果肥。 塘港北边有一个大罾将塘港东西覆盖,所谓大罾,也就是用几根木棍做支架搭成的方网,因为河宽罾大,因而每次启罾时,罾主总能从中捞取五六斤大小鱼虾。河两岸的村民,要是谁家到了个亲戚,就到罾上去花上三、五块钱总能弄到一两斤回家待客,这样,这条塘港河不仅解决了南北交通枢纽,而且还源源不断地为两岸村民提供着生活资源。 七、八十年代,由于交通不便,每次到姑母家总是步行,走到东塘港这条河边就不能再往前走了,只有歇下脚来朝河东大喊:大凤(我表哥),过河啊!,喊一次对面肯定听不到,往往喊上十几声姑母家人或者热情的邻里才能听到,不一会儿,只见大凤老表踏着轻舟手持竹槁朝我们缓缓而来。到了姑母家,只见姑父姑母一阵忙碌。饭后,大凤、三凤几个老表陪着我又是梨园摘果又是塘港河里摸鱼戏水,童年的欢乐尽在不言中… 后来,我们都长大了,我毕业后在本乡做了一名代课老师,老表们也都走出了东塘港到外面谋生了。再后来,姑父走了,姑母也逐渐苍老了。因为生计,东塘港也渐渐被我遗忘了… 那年初春,90岁高龄的姑母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程,安详的离开了,在悼念姑母的途中再次路过了东塘港,而今的东塘港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洗礼,面貌焕然一新,代替两旁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是两条笔直的水泥公路,河两岸架起了宽阔的大桥,来往的车辆在桥上有序畅行,河里碧波荡漾,快乐的小鱼儿就像柳宗元所说的那样: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仿佛也沉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里。 故乡的情怀河,她不断地蕴育着两岸村民的同时也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时代发展的光茫。然而,姑母走了,这故乡的情怀河我来得也越来越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