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论坛-戴南在线-戴南人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958|回复: 1

他,戴南不锈钢行业的参谋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3 18: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来自 中国江苏

 


感言
183711cnb2a2zpqc2n2bw8.png

四十多年来,平时总是我写人,想不到这次我被中山大学刘根勤教授也好好地写了一把,文中对我的评价,让我汗颜,真的是愧不敢当。衷心感谢根勤兄弟,他是写我的第一人。

与刘教授结缘于《泰州晚报》【坡子街】,前年5月份互加微信后一聊,志趣相投,相见恨晚,他在老家的不少朋友也都成了我的朋友。

刘教授知识渊博,观察人和事的眼光独特,快人快语,热情豪爽。这几年他把戴南当成了第二故乡,用他的嘴和笔,为宣传戴南不遗余力。不知何时,在我不经意间,他用心地搜集了相关我的一些资料和照片,十分认真地写出了对我的印象记忆。

沈培林






在中国不锈钢名镇戴南,最近有个非常爆款的IP,叫“永不生锈的戴南”,这个创意来自60多岁的沈培林,也就是本文的主角。他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戴南的文化站长,已经退休了,还有一个是戴南不锈钢协会的秘书长,戴南有话说:流水的会长,铁打的秘书长。


183711ujfx3xlrixrzq4dx.jpeg


这块牌子就挂在老沈的办公室。

认识老沈,是在泰州的“坡子街”群里,他是《泰州晚报》副刊《坡子街》的常客。看他头像,很像我在广州认识的一个四川籍地产名人。我问他是不是边城人,他说是唐刘的,很早到戴南工作。我就跟他说,边城有个医生兼艺人叫沈培骏,70多岁了,是我一个朋友的丈人,认识吗?他说认识,跟他一家都熟。我说还有一个没见过面的全国著名的舞蹈家,叫沈培艺,说不定是本家。他说可能性不小。然后就加了微信。


183711qpa3rp7al8i1eri8.png


年轻时的老沈。

说实在的,我对“姓名”有些关注,有些姓自然尊敬,有些姓自然亲切。比如姓顾的与姓沈的,边城很多,姓顾的大多从苏州来。姓沈的源头是湖州,我太婆就姓沈,从边城嫁到村里。我印象中,姓顾的比较厚道,姓沈的很儒雅,都很靠谱。





加了微信后,老沈问我,戴南认识哪些人?我毫不低调地说,政府银行不锈钢。后来我觉得冒昧了,老沈是文化人,也是戴南不锈钢事业的重要推手,还是一个地道的大好人。我的有限积累,在他面前实在拿不出手。


183711sjtet1qnethtsns0.png


左四为老沈,带着一批企业主去江阴捧我的场。

第一次见老沈,记不清什么时候了,应该就是在他的办公室。我们在戴南西边的文化中心,见到他,个儿不高,微胖,一张娃娃脸,特年轻,眼睛特亮,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10岁都不止。


183711c2ipem9c5mo0meey.png


1987年老沈(前排左二)从戴南区团委书记调唐刘乡政府工作,团委一班人为他送行留影。

他这个文化站,别说是乡镇,放眼全国的县城,估计都不多,高大美观,占地广,近一万平方。当年几经周折,在政府的支持下,老沈把这块地拿下来了,现在升值幅度巨大。这个可以看出,老沈相当有头脑。

戴南文化中心从征地到规划、建设、装潢,都是他一手操办的,2006年他提出建设“江苏领先、全国一流”乡镇文化艺术中心的理念,结果如愿以偿。


183711w1516xdkbtf51bef.png

183711uvztg6o3hk59ir4h.png

183712pielle6688a6yyvv.png


戴南文化中心现场。

这个文化艺术中心有多个展览馆,其中“周志高书法馆”、“潘高鹏艺术馆”,“朱仁安古玩藏品馆”最为显著,在一个农村乡镇同时拥有这样高水准的展览馆,在全国也不多见,它们都是老沈苦口婆心从各路乡贤一一“骗”来的。让人大开眼界。

老沈的本业——群众文化文学创作很过硬。他15岁就在南京的《少年文艺》——那是我们少年时的精神家园——发表文字。但是偏科造成他高考落榜他先是在老家黄尤村“捧牛屁股”,同时努力写作,作品频频发表于当时的《兴化报》,成为兴化电台的通讯员,在地方上文名鹊起当时电台台长毕明,就是现在兴化籍文豪毕飞宇同志的父亲,把他调到台里当通讯员。后来回到地方政府包括团委与文化站工作。40年间,有几百篇散文、诗词、民间文学作品发表在国内各大报刊。


183712v20fut0422vjj4jt.png


左一儒雅长者为戴南籍大学者、北京语言大学华学诚教授,我叫他华太师。他与老沈共叙乡情。

不锈钢协会的办公室也在这里。自从2000年担任兴化市不锈钢行业协会秘书长至今,伴了差不多7任会长,成为全国同行业中任职年限最长的秘书长。20多年来,他与不锈钢行业和从事不锈钢产业的老板们长期接触,很多人都愿意与他分享事业成功的喜悦,也常常找他诉说发展或经营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他对这个群体的了解因此稍多一点。用他低调的话说,也成为半个不锈钢行业的专家,有多篇文章在《中国冶金报》、《世界金属导报》、《中国不锈钢》等报刊杂志发表。

戴南整个镇差不多四五千家不锈钢企业,他至少认识一大半。不管走到全国哪个省会城市,都有戴南的企业主出面接待他。他很知足,也很乐意为这些企业主服务,比如说组织活动、信息分享、文化推广。

有鉴于此,我说他是全国最有文化的文化站长。除了他的基本职工作外,他对社会经济以及世道人心的贡献更大。他的专题作品《“永不生锈的戴南”诞生记》,如实反映了20年前戴南不锈钢行业面临的一场舆论监督与质量监督的大风波。当时的戴南羽翼未丰,处理不好就会折戟沉沙,但在泰州兴化戴南三级领导、企业主与群众通力合作下,各种公关、研讨、传播,很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老沈以资深文化人、信任秘书长身份,居中发挥了很好的组织与表达作用,而且这个绝妙的创意也是出自他本人,令人想到广交会的“永不落幕的交易会”。所以从地方政府到行业,对他极为认可与喜爱。


183712w8afahyaz6asbact.png


被媒体盯上了。


183712j9wn9jzcp97z9ap0.jpeg


经过当时泰州兴化戴南三级领导群众全力协调,20多天就解决了问题。









每次到戴南,老沈不但带我去参观企业,还请吃饭,喝早茶,热情洋溢,话题满满。去得比较多的,是北朱土菜馆,他每次都能叫上一批企业主,跟我差不多同龄或更年轻,每个都帅气热情,事业有成。我对不锈钢并不专业,但不妨碍我们愉快地讨论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有次我在江阴作为嘉宾出席活动,主办方要求我组织一批优质听众,我让老沈拉一批人过来,他马上包了一辆中巴,带上10几位企业主从戴南赶到江南的江阴。当时还有兴化的一位小兄弟沈琳烽,他跟老沈一见如故,老沈跟他的父亲也是好友,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183712pd8oydu8dtu8hv9y.png


左二为小沈,左三为老沈。

通过老沈认识了他的夫人周忙英老师,高大端庄,一脸善良,两公婆一样的真诚热情。一起喝茶时说到他们遇到的挫折,周老师是人所共知的好奶奶,平常喜欢帮人多事,10多年前给人借钱应急,结果掉坑里了,欠了一大笔债务。这种事在老家在全国都很普遍。虽然说老沈没少怪她,但在多位企业老板朋友的帮助下,经过10多年的共同努力,基本还清了债务。欠别人的一早就还了,别人欠他们的,只有五分之一到位,其中还有几十万的酒要他们自己推。两人拿工资的,真心不容易,也就是在戴南镇才能做到,可见他人缘不是一般的好,主要得益于多年来为企业默默无闻地做了些好事,才有这等回报。


183712eph0jplnlr6e9lei.png


老沈伉俪。

现在家庭很幸福。儿子创业有成,住着他们的大别墅。两个孙子团着爷爷奶奶,住在镇中心的一个老房子里,其乐融融。我去坐了一下,特别温暖。老沈每天一睁眼一举步就见大世面,戴南本地的土豪,出去的还有过来考察的大人物,但跟邻居老太太们还是一口标准的圩南土话,格曾吃嗲?我说这感觉很好。老沈说他也60多了,但秘书长不卸任,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防疫期间,老沈应戴南政府邀请,写了一段文字做推广,需要配朗诵。有文化的不会土话,会土话的声音又不够好,结果他夫人自告奋勇,一通戴普大喇叭,宣传效果极好,做了一个好的表率。





前段时间老沈告诉我,他退休了,戴南有好几家企业想请他去“打工”,他说都是好朋友,去你家不去他家,不好弄,那样容易得罪人。他兼了几个外省市打造不锈钢产业园的特聘顾问。他说可以学很多经验回来。


183712evgehgfvwgfu65p2.png


聘书。

之前他就写过戴南的江苏石油第一井苏20,那都是陈年旧事了,油井也跟死火山一样沉寂了,但这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节点。最近老沈文思泉涌,有井喷的感觉。他写了《永不生锈的戴南》系列报道,讲述了很多有价值的村庄如丁泊、董北,以及有德性的企业与企业主的故事,通过《坡子街》还有戴南在线等地方平台的推广,努力讲好戴南不锈钢故事,为戴南不锈钢的历史树碑立传,争取把戴南不锈钢唱响中国,闻名全球!


183712x0jiqwiofmoieio3.png

183712ztwb8xic88bk8gp7.png

183712exl2y2whdom2kmm2.png


戴南老书记顾跃进、老镇长高学军对老沈的评价。





有次老沈作品后面的作者简介里写着“乡镇文化站长”,我大为不平,我说第一这乡镇是戴南,要明说,第二你这文化站长玩法不同,是典型的工业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核心。我称之为“制造业叙事”。第三,他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效果卓越,精神可嘉。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认为他是里下河文化的中坚,不是单纯的吹拉弹唱或者舞文弄墨的群众文化可以涵盖的。

在戴南,老沈是张烫金的名片。他的人品、精气神与传播力,对一个高速发展同时面临转型升级的乡镇,建设新的文化与命运共同体,是举足轻重的。这才是新时代文化的核心。


                                 本文作者:刘根勤


刘根勤,江苏兴化人,资深媒体人、文史学者、作家。

 


发表于 2022-7-26 11:5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能不能带我这个外地的打工人一同致富啊,不然对我有什么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经营性网站许可编号:苏B2-20180589|兴化市戴南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56877号-3 )|苏公网安备32128102010083号

GMT+8, 2024-9-20 09:03 , Processed in 0.119934 second(s), 26 queries .

网站内容投诉举报电话:18051140001

Copyright © 2014-2021, 兴化市戴南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