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挨着蚌涎河边,有一个不起眼的村庄,这里的村民善良,纯朴。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政策给百姓带来了奔小康的希望。
我说的这个村庄就是藕池村,藕池村的能人也不少,凭着聪明的大脑和勤奋,搭上了奔小康的首班车,捞到了人生中的一桶金,成为当时的万元户。
少数聪明人探索到致富的门道,再次拿出大部分资金投资,生意玩得吱溜溜的,富得流油。
我的故事就从上世纪九十年未说起吧。
村东北头有户人家,户主姓李,不妨就称呼大李吧,夫妻俩忠厚老实,分了几亩地,夫妻俩勤勤垦垦,几亩地在他俩手上管理得井井有条,农闲季节,大李就带上几个吃苦耐劳的邻居兄弟到江南打工,小日子到也过得圆润。
几年以后,大李手头上有了不少闲置钱,也动起了做生意的念头,可老婆说啥也不同意,劝大李,我家不要发啥大财,一家平平安安就行。大李拗不过老婆的劝说,罢了,认命吧。
那一年春节前,大李在门口贴刮春联,从巷囗北边走来两个人,一个是大李的远房老大,通过远房老大的介绍,得知另一位是邻村冯家庄玩大船的老冯,经过一阵寒喧后,远房老大让大李叫到堂屋里,拉起家常话了。
噢,原来是大老板是来融资的,开始大李的老婆不同意借,大李做不了主,为难之时,冯大老板开出了百分之三十六个点的年利率,旁边的远房老大拍着胸脯做担保,面对诱人的利息,两口子心动了,大李让老婆拿出几年节省下来的汗水钱,当时有几千元钱,了不得啊,留了三四百块钱做春耕费用,全部借给了冯大老板,写了借据,劉字,按手印,手续完毕,双方都很真诚。
转眼又到年底,大李同样在家门口贴刮,远房老大领着冯老板来了,大李放下手中的活,掏出袋里的“板桥”牌香烟迎客,冯老板连忙从口袋掏出“万宝路”香烟,连声说抽我的,抽我的”。
冯老板说话算话,双方拿出借据,确认无误后,结清了本息。
面对着不少的利息,大李的老婆心里乐滋滋的,数了三遍,确认不错。准备存入柜里,这时,冯大老板开囗了,续借,大李和老婆商量之后,将归还的本钱和利息又从年收入中留了三四百钱留用春耕费用,凑整数重新写借据,再次借出,恭喜冯老板笫三次成功。
………。
恭喜冯老板融资多次成功。
大李借钱放高利,成为本巷妇女谈得最多的话题。
就这样,几年来,冯大老板事业上的成功,也给大李带来了不少的红利。
时间一晃八至九年,冯大老板的信誉非常值得信赖。
大概是到了二00一年吧,春节前夕,大李同样在门囗贴刮,这一回冯大老板没能如期来结款相,大李连催远房老大,上一回不同的是,不单是大李一家借的,有七至八家在不同的分额度,都借给了冯老板,惊悉冯老板今年没能还款,都愤愤不平。特别是大李每年都是本息凑整滚借,数目不少。
远房老大和大李从此踏上追款之路。
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追款追债。
十几年的血汗钱要不到,面对着白纸黑字的借据,大李只能说是贪便宜吃大夸。有时夜里传出嚎啕哭声,邻里就晓得,大李的老婆在哭钱。必竟不是小数目,必竟是辛辛苦苦的血汗钱。
冯大老板举家玩失踪,冯家庄有人说,冯大老板玩船在长江里,出事故全家送了命,也有人说,冯大老板发了大财,在江南一带买了几套房。
至今不露面,至今是个谜,面对着泛黄模糊不清的现金借据,只能说,借钱拿高利息有风险。
二O二二年三月二十一号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