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到“刘汉青”这个名字是我小学时代,我的语文老师告诫同学们:当年的兴化神童、高考状元,没能顺利毕业,同学们学习千万不能偏科,更不能钻牛角尖……再次听到“刘汉青”这个名字,是我初中的数学老师,他欣喜的告诉我们,刘汉青的数学研究论文在国外发表了,并得到了挪威的数学家的来信,市委书记丁解民送他去北京见数学教授了……再后来,二十多年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了,直到有一天,从媒体得知:刘汉青成了低保户,靠每个月的400块低保过日子……今天,又从朋友圈看到关于刘汉青的文章,唏嘘不已…… 刘汉清,江苏兴化戴南人后沐村人,1980年,16岁的他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以398.5的成绩获得当年兴化县的状元并被985高校录取。 根据查阅相关资料:1980年高考为全国统一试卷,当年江苏高考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36分,理科364分,全国录取率只有8.4%。 刘汉清考取的是985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当年屈指一数的理工科王牌高校,在他上大学那一天,乡亲们都敲锣打鼓送他去学校,盼望着这个天之骄子将来能给村里争光… 然而,刘汉清的人生轨迹并没有像乡亲们想的那样…
刘汉清在哈工大本来的专业是当时最热门的材料专业,但大三看了数学家陈景润的一篇专题报道,原本数学就很好的他更加爱上了数学,并发誓要做“陈景润第二”。 尽管刘汉清上大学的时候才16岁,但他非常自律,据他同学称:别人都是7点多起床,他每天只睡2个小时,清晨4点就起来了,牙不刷脸也不洗,随便吃一块饼干,就拿着数学书去钻研数学了,平时休息时间,同学们都会干别的事,他还是在看数学书… 不仅如此,为了数学刘汉清放弃学习原本的专业,老师找他谈话,要他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要兼顾本专业,至少要拿到毕业证。但刘汉清就好像魔怔了一样,根本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劝告,依然我行我素,导致大四时专业课程全部挂科,无法毕业。
刘汉清离开学校时,一个很欣赏他的老师情不自禁流泪了,毕竟刘汉清肄业,不是因为贪玩才肄业,而是因为“太爱数学”而肄业… 刘汉清对数学太过执着的行为,没有因为大学肄业而停止,1985年他回到家后,依然孜孜不倦地学数学,以至于过着不太正常的生活。 刘汉清从学校离开回到家,一进家门就把自己关在家中学数学,还是一晚上只睡2小时,有时还需要安眠药才能入睡。 看过一篇文章,记得他的同学翟明(现为泰州晚报总编)当时在戴南做老师,在1989年帮他把论文邮寄给在美国的另外个同学陈国营做投稿,后来有位挪威的数学家还转来了信表示某个问题有疑惑,希望他做进一步说明。 当时兴化市委书记丁解民,让人在1990年初陪同刘汉清去北京找了北大数学系教授潘承彪,潘教授同样指出来刘汉清论文中的那个他认为的错误论点… 虽然北大的数学系教授指出了他认为的错误,挪威的数学家也表示了相关疑惑,但刘汉清从北京回到兴化家中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研究他的数论…
时光流逝,这些年来,刘汉清的日子似乎停滞了,除了年龄不断变大,人越来越老,住的房子日渐斑驳外,他没有任何变化:没有结婚,没有找工作,仍然是一个人住在老屋里。
现在,他只能依靠每月领着几百块的低保来维持生活… 2020年10月,时任兴化市委书记叶冬华冒着细雨去看望了刘汉清。叶书记说::看到刘汉清家的房子以及一切现状,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当年在家读书的场景,心里十分难受……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刘汉清这个名字时,心中莫名的唏嘘不已,1980年以16岁年龄考上985高校,如果不是那偶然的对数学入迷,也许今天的他不谈是“高官厚禄”,但“低保户”身份也绝无半分可能吧?有人说,刘汉清是“疯子”;有人说,刘汉清是“失败者”,也许,如果按现在眼下的“成功论”来说,刘汉清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但他这三十多年的执着,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个越来越浮躁社会所欠缺的呢?! 毕竟我们看到的成功者,仅仅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活下来的…写到这里,我倒是觉得我们的生活里,更需要千千万个像刘汉清这样的人:有一份执念,有一颗永不言弃的心!
即使,他最后哪怕“失败”了,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和民族的英雄!
因为正是有一群这样执着者们对科研的“失败”,才能为后面的成功者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请善待
每一个坚持梦想的人!
因为有梦,
我们这个千疮百孔、历经沧桑的民族 才得以生生不息,
并
最终走向伟大的复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