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蚌蜒河
——回忆唐刘庄战斗 一九四六年冬季,溱潼县的革命形势急剧恶化,自从我主力部队北撤后,周围的敌占区都增加了兵力,地主阶级的反革命武装纷纷还乡,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乌云翻滚,天昏地暗,大灾大难又降临到了广大贫苦百姓头上。 为了让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过个安定的春节,一九四七年元月下旬的一天夜里,我溱潼独立团悄悄南下,开进了地处圩南的唐刘庄。 第二天早上,我在九连连部吃早饭的时候,忽然从西边传来稀疏的枪声,但大家并未介意,因为我们在西边的关口和东周卜庄都布置了部队,对付还乡团完全不成问题。 可是,渐渐地枪声却密集起来,大家都不由为之一惊,连忙丢下碗筷准备迎战。我们从枪声的响法和稀密断定来犯的不是“土顽(还乡团)”而是“洋顽(国民党正规部队)”。朱连长立即率领一个排向东周卜庄奔去,不到一个小时,连部通讯员赶回来报告:朱连长大腿挂彩,已转往圩北。 陈团长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亲自带领六连直奔蚌蜒圩向西冲去增援。 这时东周卜庄的战斗已经十分激烈,来犯的正是国民党正规部队黄伯韬部的第100军,地地道道的装备精良的“洋顽”。他们是从高邮沿着蚌蜒圩开往东台的,在关口遭到了我“二八支队”的阻击。起初骄横的国军以为是地方民兵,打打冷枪罢了,并没有理会,仍然目空一切地继续向东行进。到了东周卜庄后面圩上进入我一连火力网后,他们方才如梦初醒,于是停止前进,组织反击。 这时陈团长所率的六连也已赶到,立即投入战斗,与一连的战士们并肩阻击,我方两个连顽强抵抗,且战且退,直到午后才撤出阵地。 这一次遭遇战,极大地挫败了敌人的锐气,延缓了他们东进的时机。 在这次战斗中,我团最优秀的一连政治指导员,我的亲密战友孙剑心同志身负重伤,在撤退到蒲场时,他坚决不让同志们背他,命令大家迅速撤向圩北,后惨遭敌人杀害。孙剑心同志和另外二十多位英勇的战士献出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鲜血染红了蚌蜒河。 我们的部队撤到圩北陶家庄时,陈团长发现自己身上背的皮包夹层里有四颗机枪子弹头,如果不是皮包的质地这么坚硬结实,且背在身后帮陈团长挡了这四颗子弹,陈团长很可能就也“光荣”了。大家都为陈团长幸免于难而欣喜不已。 唐刘庄战斗是一场遭遇战,在敌强我弱极为不利的形势下,我军杀出了威风,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树立了我方必胜的信心。这场战斗的影响力巨大而深远。 傍晚,我和张茂才、曹永康三人逼近蚌蜒圩,观察敌人的动向。暮色苍茫,大雪纷飞,我们伏在冯家庄西边河坎上,只见圩上到处是拥挤的敌军,装载辎重的独轮小木车和骡马队间杂其中,尤其是藕池垛圩口两边聚集得最多。我們射出几排子弹,眼看就有敌军应声滚落圩下。后来,考虑到队伍中有很多民夫,防止伤及无辜,就停止了射击。 这天夜里,大垛区区长何仁华奉命收殓牺牲在蚌蜒圩上的烈士遗体,在冯家庄西边的荒冢地安葬了二十四位牺牲的战士。 为纪念以孙剑心同志为首的革命烈士,双周乡改为剑心乡。 讲述者:施立人 沈培林协助整理 时间约在199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