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直接查看岗位详情<<<
苏同锁的名字相信很多戴南人都十分熟悉,作为戴南供电所的职工,他服务过的千家万户,一定对他的热情和专业印象深刻;作为资深的花木盆景爱好者,他的那些“同好”对他的眼光和追求也会不由自主竖起大拇指;作为一个曾经的学生,苏同锁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他并没有离开书本,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为他顺利获得正规的文科大专文凭(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三年全日制大学专科)铺平了道路,还为他人生路上的一次职业转折赢得了先机——当年供电部门公开招聘考试,苏同锁以无可争议的优势被录取。 读书、买书、藏书是他最为偏爱的喜好,用知识不断充实头脑,让墨香书香花香浸润家庭的日常,这些已经成为苏同锁一家的习惯。
当苏同锁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村里(戴南北朱村)有农技员做菊花扦插繁殖的实验,苏同锁目睹了这一神奇的生命过程之后,绿植也就从此扎根在了他的世界里。绿色的生命、绚烂的花朵、横陈的枝桠……这所有美丽的元素都悄悄在他的心头播下了种子。 及至苏同锁读初中,重视孩子培养教育的苏同锁的父母就将他送到了戴南镇上,就读于戴南中学(原来的戴南中学含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在戴南中学读书时,有一年戴南中学的王舜德老师连同戴南其他的花木盆景爱好者自发组织了一场花木盆景展览,展览的地点就设在现护国寺院内。出于好奇,更出于一种莫名的喜爱,苏同锁那几天只要一有空就钻进去看展览,尽管展品并不是很多,但还是令这个少年在展品间流连忘返,对于这些似乎只有老头子们才感兴趣的花木盆景,少年居然越看越有感觉。 苏同锁渐渐痴迷上了这种方寸之间的风景,每个星期离校返家,他都要沿途逛一逛,看看路边有没有售卖花草的摊贩,然后用自己一星期攒下来的生活费换回一盆盆中意的花草,带回北朱的家里。常常现金花光了,而中意的花草还没买够,那怎么办?他只能掏出口袋里省下的粮票,尝试着拿粮票跟摊贩换花草…… 岁月流逝,苏同锁结婚成家了,家里的花花草草积少成多已是蔚然大观的一座花园!终于有一年苏同锁离开村庄定居戴南,他的全部家当装满了一条三十吨的大船,其实真正的“家当”除了两只箱子,竟然全部是大盆小盆的花花草草。 对于花草盆景的这份痴迷,也为苏同锁赢得了应有的荣誉,他们家先后获得过兴化市绿化委和戴南镇政府评比出来的“十佳庭院绿化户”的荣誉称号。奖品也有意思,就是一只紫砂花盆。 苏同锁的职业生涯也较一般人丰富,每一步足迹都是他的奋斗结果,做过团的工作,也负责过办公室事务,后来又在招聘考试中名列前茅而一脚跨入电力服务行业。用一个熟人的话说就是“真不简单!原来摇笔杆子,现在又会爬电线杆子……” 其实要想工作干得好,离不开学习和钻研,苏同锁就是凭着一股好学不辍的劲头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次跨越。人到中年的他,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开始重视养生和保健,在学习钻研了相关的知识后竟然“顺便”考取了一个《国家中级营养师》的证书。 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提高技能,还能够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苏同锁显然尝到了读书的甜头,由读书而买书而藏书,不知不觉中苏同锁将自己的家庭营造成了一个书香之家,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人都喜欢读书,他的女儿和儿子都因为读书“内秀”而先后摘得过“泰州市青年事业机会演讲比赛”的桂冠。书墨之香浸润的这个家庭也毫无悬念地被戴南镇政府不止一次地评为“书香之家”“藏书之家”。 腹有诗书气自华,相比于对豪车、豪宅的物质追求,苏同锁和他的家人们更愿意用才华来充实自身,他们更愿意享受精神层面的富有。良好的家教家风,特别是红色传承,在苏同锁家里也是代有传人。苏同锁的父母都是老党员,一辈子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着后代子孙,苏同锁和他的儿子也都是中共党员,他的儿子还在前年于戴南镇人武部的评选中获得了“十佳退伍军人”的荣誉称号。良好的家风使得苏同锁一家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常常迷失于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如何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让人生真正充实而美好,苏同锁一家的追求也许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