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论坛-戴南在线-戴南人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27|回复: 1

国家级!泰州新增2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3 12: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江苏有16项入选

面向社会公示

其中

泰兴花鼓

撂石锁(海陵撂石锁)

成功上榜

120105e3pxypi5to55rzty.gif



泰兴花鼓

120105cywiutu57z7rkob4.png

泰兴花鼓又称夜火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舞蹈。每逢年节举行灯会时表演,以祝愿新的一年吉祥平安,五谷丰登。泰兴花鼓热烈、欢快,喜庆色彩浓厚,可单独表演舞蹈,亦可边跳边唱。无论是舞蹈本身,还是曲调、唱词,均有完整、圆熟的结构,风格独特,自成一体,极具地方特色。

泰兴花鼓舞蹈以红灯、莲湘、竹板、镗锣等为道具,舞步和舞姿动作幅度大,灵活风趣。基本舞步中的“颠三步”和“喜鹊登梅步”极为独特,是其他民族民间舞蹈中所没有的。


海陵撂石锁

120105eusgv36e9nson9e9.jpeg
石锁相传起源于唐代军营,士兵常用石锁、石担子等锻炼身体,后流传于民间,演变为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传统竞技项目。

近年来,泰州市石锁健身运动风靡。一把石锁,玩出花样。男女皆可,老幼咸宜。扔高,接高,单花,飘花,锁上拳,锁上肘……深受泰州撂石锁习练者的喜爱。

新闻多知道



泰州还有这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靖江讲经宝卷


120105vhxiy67v26elqz46.jpeg


宝卷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经演化而成的一种俗讲文本,明清以来包容进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和社会风俗内容,成为亦圣亦俗、亦庄亦谐、叙事为主、韵散结合的民间文学文体。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兴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


120105e1e4yyhlye2zet9g.jpeg


兴化竹泓木船制造主要以老龄杉木为主要原料,辅以铁钉、麻丝、石灰、桐油等。此杉木材质结实、有韧性,所造之船吃水浅、浮力大,能载重,轻巧灵敏而且比较坚固耐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盆景技艺(扬派盆景技艺)


120105qp7ic75izfyvpi2v.jpeg


泰州是扬派盆景的发源地,起源于六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由泰州籍老艺人王寿山、万觐堂从祖传技艺传承至今。历经5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造型 “严整、层次分明、一寸三弯”,干似山、枝似气、片似云的基本特征。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溱潼会船)


120105ll1fdgufst2cbstd.jpeg


溱潼会船是有800多年历史的特大型水上民俗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后,姜堰区溱潼镇及周边二百多座村庄千余供船、龙船、篙船、划船、拐妇船参加表演与竞技。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茅山号子


120105xzjy8z48meueizvi.jpeg


兴化茅山号子源远流长,是古代先民劳动生活的产物。茅山号子“刚柔相济”,融合了北方的高亢和南方的柔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州淮剧


120106lgq74yt4r43cgq4i.jpeg


淮剧又名江淮戏,起源于苏北盐城、阜宁、淮安、宝应、兴化一带。淮剧剧种创始人和主要传承人之一的筱文艳、马麟童及其女儿马秀英,都是泰州土生土长的,泰州地区拥有着大量的淮剧戏迷票友。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茅山会船)


120106nfpgn4fg4ftn8t38.jpeg


茅山会船延续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以集体撑船前往旧墓丛、古战场洒麦饭、奠酒浆,进行民间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它与邻近的溱潼会船为同宗同源,但主体内容有别。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 | 文化和旅游部

编辑 | 悦   鸣


发表于 2020-12-23 14:5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现在不能说茅山会船了要改为戴南会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经营性网站许可编号:苏B2-20180589|兴化市戴南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56877号-3 )|苏公网安备32128102010083号

GMT+8, 2025-4-19 17:59 , Processed in 0.115384 second(s), 25 queries .

网站内容投诉举报电话:18051140001

Copyright © 2014-2021, 兴化市戴南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