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论坛-戴南在线-戴南人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365|回复: 1

李明官:鸟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5 11: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李明官,兴化市张郭镇人,在农村基层生活工作十数年。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评论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人民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散文》《读者》《安徽文学》《雨花》等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篇文章入选《中国现代经典美文》《跟理想主义者喝茶》《江苏散文双年鉴》等各种选本。出版散文集《里下河的雨季》《范家村手札》。长篇小说《衣胞地》。

2017年,散文集《范家村手札》获第六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

鸟语

故乡多鸟。黄昏时分坐于屋檐下,双手环膝,静听鸟语,十分惬意。

《诗经》开篇即云:“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远古的一种鱼鹰之唳充作其首,可见,鸟语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这儿位于里下河腹地,滩苇丛生,蒲草密布,极易鸟类繁衍生息。开春时节,当柳枝上绽出第一瓣米粒儿大鹅黄的芽苞时,数不清的鸟语便伴着隐隐的沉雷泛了过来。这时候,勤奋的燕子总是唧唧地从遥远的南方赶来,快活地绕着卷起的一垄垄泥花翻飞。它们为春天庄重地剪过彩的尾巴,在和煦的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色泽。

在村庄,几只燕子绕着屋梁呢喃私语。孩子们光着脚丫,拍着小手,替它们说着公道话:“吱咕吱咕吱,不要你家田,不要你家地,只要你家屋梁孵小鸡。”嫩如雏燕撒娇的声音,活泼生动极了。这当儿,麻雀是鸟类和鸣的最强音。这种常见的小鸟,总是成群结队地活动,吱吱喳喳的喧闹声挂满了每一角屋檐。能有一串这样热闹的吱喳不休的音符,即使是忧郁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地雀跃呢。

鸟在立夏之前的鸣叫,总有一种嫩生生的感觉,似乎叫得还不够老道、透彻,让人想起那些光着腚、在田野上三三两两奔跑着的孩子们尾音不足的歌喉。倘到脆嫩嫩的小黄瓜上市,南风绕梁,阳气渐升,麦子枯熟,家家脚板子忙得不沾地,握着雪亮的镰刀,走向一垄垄麦地。这辰光,终日不厌其烦地叩击我们耳鼓的是一串串真诚而执著的催促:“麦黄草枯,麦黄草枯”,或以为是“麦黄早割”的。孰是孰非,无从稽考。大略孔老夫子的学生,极谙鸟语的公冶长也未必能分得刀刀水清的吧!其实,这本无碍,重要的是农民们一听到这熟悉的喊了一年又一年的上工号子,便手痒心热,又一个忙碌的季节如期而至了!这时候,村子里人影穿梭,槐花簌簌,鸟语殷殷———喜鹊子喳喳嘎嘎,小黄莺唧唧咕咕,八哥儿的咯的咯,整个村落沐浴在一片花香鸟语之中,浑然一幅乡野气十足的农忙小景图。

再过些时日,小秧苗儿蹿上来了,大块头的隔断鸟驮一面特号大鼓,敲得震天响:“断,断断———”雄浑高亢,底气十足,余音铿锵,响遍几十节田。人们或坐在院子里拾掇农具,或静立树荫下小憩,或端上一碗晚饭蹲在石桥上,听秧田里一浪一浪地漾过来的隔断鸟声。望着远天的云开云敛,猜测着明天的阴晴,心中有着一阵激动和隐隐的不安。孩子们却是欢喜极了,他们每每瞒着大人,偷了手电筒,循声去摸隔断鸟蛋。那是和鸽子蛋差不多的,布满了深浅不一的褐色雀斑。煮着吃,味道绝顶的好。

梅雨季节里,鸟语是湿润润的,如一团团浓淡相宜的墨点在宣纸上润开,有一种鲜亮别致的韵味。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鸟,躲在浓密的楝树叶里,动情地传唱这个季节的主题曲,小虫似的轻咬着人的耳朵。有淘气孩子的人家,屋檐下照例挂有一只篾制鸟笼,收麦时逮的麦鸡居多。这雀儿在笼中睁着一双惊恐的小眼睛,不安地扑上扑下,“吱咕咕、吱咕咕”叫得极勉强。那音调,惶惑、滞涩,没有一点儿活气。“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心肠厚道懂得道理的人家通常是把鸟儿放生,让那一串串清越如横笛的鸟语,叫得更从容,传得更遥远。

秋后,一场霜降,凉风嗖嗖,落木萧萧,鸟语便渐次衰弱。到腊月里,寒流遍袭,白露横河,除了远处人家的渔舟中漏出一点点橘红色的光亮和几声犬吠多少给孤寂的树落带来一线生机外,间有几滴鸟语,哀婉、凄清地叩来,让人心中一哆嗦,有一种寂寞和无奈的感觉。然而,冬天既到,春天的脚板子也便一路地拍过来了。

那时,小小的村落又包裹在一片春潮似的鸟语中。



园地

新秧一栽下,农活略显闲落,庄户人家便可以从从容容地侍弄园地了。

屋后的一分地,早已被勤劳的母亲盘得烂熟了,粪肥和泥渣一层覆着一层,肥力一个劲儿往上拔。韭菜肥硕碧绿,苋菜红艳丰腴,看着让人唾液潜溢,茄子也努出了零碎的花苞,星星点点地,像是眨着淡紫色的眉眼,用不了多久便能尝到那鲜嫩爽口的果实了。在故乡,茄子切成三角块烧汤是一道家常菜,会吃的人家惯常是将其剖成几片,放在饭锅里蒸,开锅时取出放至一大盘内,佐以菜油、细花盐,再拍上几瓣蒜头,用筷子捣碎,很是吊人的胃口。

黄豆已是油油的拓展着叶片了,这种植物的最大好处是无须多费心,只要将其间的杂草锄去便成。嫩碧的黄豆米是要到七月底才能应市的,不是个急处,要紧的是六月豇和刀豆,千万马虎不得,要用粗的芦竹搭好“人”或“井”字架,才能无碍于风雨侵袭,否则,一夜下来,大嗓门的雷阵雨伴以泼辣的东南风,无依无靠的豆藤全部伏贴在泥水里。到时候,只能望着人家园地里油油亮亮的豆荚兴叹了。这豆儿,还有一样劣处:惹虫子。三天两头,非得用了足够的农药去喷洒,方可保证豆荚顺利饱满成熟,不致被吞噬得百孔千疮。虫口夺食,真不是件易事呢。

我亦常在工毕事余,到屋后的那片菜地里浇水施肥。得隙,极目而望,远村近树,田舍河流,如一幅风情殷殷的水墨淡彩,在眼前悄然铺展,身居田园,清淡疏远的况味便在心底悠悠漫起,觉得尘世中的许多碎屑琐事,无聊纷争,在这清纯博大的自然面前,真是太不值得一提了。

不仅仅是田地,庭院中的一隙空闲处,母亲亦不肯放过。东花墙下,铺天井时留着的一小片空地,母亲精心拾掇,不失时机地种上了黄瓜、山药、丝瓜。黄瓜是早已吃得罢了市了;山药蛋虽则粉糯赢口,但枝枝蔓蔓,没完没了地四处纠缠,太过浪费地皮,故只宜少种一点。倒是丝瓜,真是一道好菜,嫩嫩的丝瓜子烧汤是鲜得打嘴巴都舍不得丢的。节俭的人家连丝瓜皮都不忍弃了,他们专拣那嫩的,切成丝丝条条,放上油盐炒,极有嚼头。就连丝瓜筋,最后也发挥了用场,做了洗碗抹桌布,真可谓鞠躬尽瘁。

最让人动情的是扁豆,要到七月头上才能开出鹅黄浅紫的花,成串成簇的,常有绿蚱蜢很精神地在花叶间纵跳。扁豆自然是清鲜爽口的蔬菜,重要的是这种风情让人心旌颤摇不已。坐在凉檐下的竹椅上,注视着西下的夕光一点一点地从花墙和这些藤蔓枝叶间消褪下去,沐浴在晚凉中,时有谁家大人在巷子里唤归孩子的苍劲嘶哑声叩击耳鼓。那情境,仿佛看见了天真活泼的自己正站在童年的那一头遥遥地往这边招手……等到一阵鸡鸭归栏的嘈杂声涌来,村人陆续扛着农具自田间而归,便收回了放得很远的思想之缰,静对一院生机了。

以一种平淡自如的心态侍圃弄园是件很惬意的美事,遗憾的是我们不可能总有这份闲情。


发表于 2019-5-25 20:3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不去的童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经营性网站许可编号:苏B2-20180589|兴化市戴南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56877号-3 )|苏公网安备32128102010083号

GMT+8, 2025-4-7 10:41 , Processed in 0.079042 second(s), 22 queries .

网站内容投诉举报电话:18051140001

Copyright © 2014-2021, 兴化市戴南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