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茅山怎能没有“山”?重修“茅山”,势在必行!——记弘扬茅山传统文化座谈会成功召开!附电影《情缘茅山》拍摄花絮!
25日下午,茅山景德禅寺。来自兴化、东台及友邻乡镇的文史工作者郭保康、汤法新、陆新民、徐健、章国荣、顾少俊等,济济一堂,与茅山政府领导和基层群众,交流畅谈茅山传统文化,并为打造美丽新茅山,献计献策。
“寺”是茅山文化的载体,景德禅寺现已初具规模。“山”是茅山的标志性形象,茅山不能没有“山”!重修“茅山”,是本次座谈会的热点话题!
东台徐健 摄
座谈会上,兴化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本土文史专家郭保康,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茅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久远的古代,地势稍高、土地肥沃的茅山埂,沿茅山河从泰州一直延伸到今天茅山一带,当周边还是一片汪洋时,这片热土已是里下河文明的最初发祥地。三茅兄弟在此炼丹修道,济世安民。德净禅师创建景德禅寺,普渡众生。富弼在茅山饱读诗书,范仲淹、滕子京、胡瑗、周孟阳等在此谋划修筑拦海大堤、教化百姓。民国初,袁承业撰写《东台县茅山志》。韩国钧、李明扬、黄逸峰等,为团结抗战殚精竭虑。更有黄埔将军陈中柱、李其实在此与日寇浴血奋战。
茅山 二宝 摄
在文化方面,不足3万人的小镇茅山,已拥有茅山号子、茅山会船、东岳庙会、邱氏烫伤膏、茅山佛教音乐、茅山竹筷、茅山石刻、唱凤凰等8项国家、省市级“非遗”,这是泰州市内绝无仅有,就是整个江苏,甚至全国,也极为罕见。
兴化文史专家 郭保康
听完文史专家郭主任的介绍,在场的许多人深有感触,纷纷表示,自己生在茅山,长在茅山,但对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仍知之甚少。有老干部建议,今后要加强茅山文化的宣传力度,每年的党员冬训班以及其他多项活动,应该邀请这些文史专家多来讲讲,以提升党员干部以及基层群众的本土文化意识。
景德禅寺住持 释延泉
重修“茅山”是本次座谈会的热点话题。目前的茅山,只有其名,不见其“山”,不仅是许多外地来宾的遗憾,也是广大茅山人内心挥不去的阴云。茅山不能没有“山”!重修“茅山”势在必行!这是本次座谈会大家最强烈的呼声。
原茅山高中校长 孙振明
在重建“茅山”的方式上,大家各抒己见。原茅山高中校长孙振明、韩子良等,倾向于基层,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发动群众的方法,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镇每家每户为垒山捐献一船土,加上茅山镇之外的广大热爱茅山人士的捐献,不要说垒二三十米,垒一二百米高也不成问题。
景德禅寺重建负责人后兆朋
景德禅寺重建负责人后兆朋与寺院当家师父释延泉等认为,“茅山”重建工作,一定会得到茅山当地绝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但茅山经济状况毕竟不是很好,普通老百姓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倡导广大茅山人,多联系一些热爱茅山、关心茅山的企业或能人,“茅山”重建工作必将事半功倍,更快地取得很好的成效。
《东台县茅山志》作者后裔 徐健
本次座谈会上,兴化抗战文史研究学者顾少俊还给大家介绍了安葬于茅山的李其实将军。他很心痛,作为一名黄埔军校毕业的将军、中共早期高级地下党员、国家民政部认可的抗日烈士,由于兴化有关部门毫不作为,无人实际过问,致使李其实将军遗骸,至今仍散落荒,墓碑也下落不明。
东台 章国荣 摄
座谈会由金厚勇同志主持,茅山龙会负责人及关心茅山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镇领导沈忱从繁杂的政务工作中,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最后作了总结发言。沈镇长表示,他很重视也很愿意参加这样的座谈会。他说,他甘当小学生,努力学习茅山历史文化,并将不遗余力地为茅山的繁荣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据了解,兴化是泰州市唯一、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茅山作为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兴化唯一拥有两项国家“非遗”的古镇,茅山发展旅游,得天独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本文转自板桥听雨